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图书情报论文 -> 论文内容

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_图书情报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图书情报论文    收藏本页

【内容提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出发,分析了“学科馆员”岗位职责及其所需求的人员素质要求,在结合我国高校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的开放系统是培养“学科馆员”队伍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才引进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深入发展的保障;科学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
【摘 要 题】事业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 正 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变化要求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借鉴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制度即馆员专业化制度,以我国图书馆管理实际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既现实又必要。
    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意义
    1.1 解决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矛盾的需要
  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趋势下,由于虚拟图书馆广泛的链接功能,使大量的文献信息成为一个无序的大系统,传统意义上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主的评价指标已变成了图书馆可供检索所获得的文献数量,从而使得大量的随着现代技术产生的新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现代用户越来越需求一种系统化、专门化、个性化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创造性服务,这必然要求图书馆走专业化、整体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共享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1.2 图书馆员自身成才的需要
  人才和文献是图书馆事业的两大物质基础,也是构成我国图书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成长的自身要求与客观上不能满足需要存在着矛盾,再加上管理机制落后,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也没有评价体系,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员的潜能。设立“以人为本”的“学科馆员”制度将大大激发工作人员的强烈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这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又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3 图书馆深入开展工作的需要
  传统的参考咨询是事实型咨询服务,而网络化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学科馆员”的建立,成为院系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通过直接倾听读者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能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提供选题、情报收集、情报追踪、定题等深层次的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保障,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辅助性服务为综合研究性服务。
    2 “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
  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国外和我国极少部分高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实际经验来看,“学科馆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熟悉某个学科的文献资源。有一定时间在对口专业的专业书库工作,直接面向读者提供服务。
  (2)建立网络学科专业导航库。负责学科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并建立链接这些资源的网络主页,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化网络检索工具、馆藏资源检索、专业论坛、专业研究、会议动态、专题文献报道、专业咨询等集成起来,使其成为新型的“专业信息服务中心”。
  (3)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做好定题服务。对大多数的本专业读者开展专题信息服务,对专业课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对重点课题进行定题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二、三次文献。
  (4)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用户个人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门信息服务,一是为个人用户或课题组建立专门的“系统”界面,如提供动态的、量身定做的新书通报、定题服务、新闻服务、开发信息服务系统的个人化处理功能,根据用户知识和使用情况分析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并将个人化界面和用户利用的其它服务集成起来,形成“用户个人的图书馆”;二是由“学科馆员”协助用户开发个人化的信息资源系统,并利用图书馆的系统能力支持此类信息资源系统,例如个人或课题WEB网站、专业化信息导航系统、专题信息产品等。
  (5)提供对口学科整体用户培训。通过采用个别辅导、小讲座、上机实习、编写读者使用指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对口院系师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技能培训,并负责与本学科有关的文检课教学,使用户了解有关本专业的各类文献分布情况,注重对读者进行信息搜索方法的训练,便于他们主动获取信息。
  (6)负责与对口学科院系的双向联系。通过自己的主页设立虚拟的咨询点,一方面进行常规性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该学科的BBS或通过EMAIL、电话、传真等方式,面向读者开展针对特定问题的自由信息咨询服务,把主页作为网上服务的窗口。
  (7)协助对口院系采订对口文献资源,做好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学科馆员”要借助于网络,从外部获得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资源,积极引进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利用商业性文献传递公司或商业数据库生产商直接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8)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企事业单位一般不可能建立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图书馆可通过“学科馆员”的优势向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3 “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根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应当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这要求“学科馆员”要为适应工作网络化、知识综合化、学科专业化的需要铸就更高素质。
  (1)熟悉馆藏特别是对口专业馆藏,既要有丰富的图情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情服务所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各学科知识,熟悉对口专业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原理、结构、链接和组合方法,有立体化、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维定势,能够在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备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还必须掌握对口院系至少一门专业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水平。
  (2)既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也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学科馆员”应能提供外文资料的翻译和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组织、加工、发布以及信息教育,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馆员”是知识的加工者以及加工后的传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作好此项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科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各学科用户保持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这就要求在表现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识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图书情报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4 “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最大的障碍就是人才匮乏。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之培养成为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教育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作到:
  (1)通过管理创新,构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放体系。树立人才管理的竞争观念、开放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系统观念、效益观念等全方位服务理念,重新定位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变金字塔式的机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建立馆员个人发展计划,形成其成才机制,走通才型、多元知识型建设的道路,坚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方针,使图书馆员成为复合型高级人才。
  (2)建立“学科馆员”的选拔和培训制度,形成科学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学科馆员”的培养包括人才引进和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两个方面,前者是对学科馆员数量和结构的完善,具有长期性,后者是现实而紧迫的。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才引进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深入发展的保障,科学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在人员的选拔上,首先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圈定“学科馆员”的重点及次重点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馆员”岗位设置要求,在全馆范围内进行考试并结合工作业绩,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形成人才梯队,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图书馆要鼓励馆员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自觉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学科馆员”。
  (3)建立“学科馆员”与学校科研、教学活动相沟通的制度。在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的立项、评估过程中引入“学科馆员”,以发挥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及综合利用的优势,对重点学科课题进行重点服务,并且将之形成制度规定下来。另外,建立与院系专家联系人(即客座学科馆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学习与交流的制度,利用“学科馆员”优先接触新知识的优势,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教师,并对课题研究进程进行跟踪指导。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图书馆对外服务能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
  (4)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工作制度。①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实现馆员专业化与馆藏专业化相结合。为了满足新时期读者信息需求,应该建立起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文献管理模式即馆藏专业化,设置专业学科阅览室,由“学科馆员”负责提供服务,实行学科专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