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教师对学生关爱至上,在中小学校的任何场合都看不到教师板着脸训斥学生,名校如此,收生最差的第三组别的学校也是如此。我曾经到过一所第三组别的初中,学生按照成绩分班,从A到G班,G班的学生学习成绩真是很差,可是教师同样友善对待。在香港的中小学也一样会有学生不爱上课的现象,可是没有教师斥责,也没有教导主任批评,更不会有家长被叫到学校遭批评的情况。大多数学校有辅导室,有教师在场,学生不想上课,可以到辅导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下一节课,学生愿意上课了就回班级教室,也可以继续留在辅导室。教师宽容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会强迫学生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参加补习,只是建议不是要求。在爱心和民主的熏陶下,香港中小学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当然,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失之过宽。
二、任职特点:兼课多,课务忙,没有职称压力
香港的中小学教师兼教学科不分主次,新聘体育教师兼教语文或数学在香港是很正常的事情。香港中小学现行五天或长短周五天半教学日,中小学教师每周课时数可达30多节,每天5~6节课,还有其他的课务。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背个大大的包,里边有各种不同的学科教学用品,急急忙忙换教室。学校教师办公室白天几乎无人,学生放学以后下班前后的时间,办公室里才有教师伏案工作。虽然忙,教师们因为职业稳定,收入高,大多数心态很好。
还有,香港的中小学教师不能兼“有偿家教”,补习学校和考试培训类学校的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分类清楚,若违规收费会导致被解聘。
香港的教师薪水有年资的不同,新入职教师与老教师收入差距比较大。由于没有教师职称,学校里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平和,不会为此而竞争,教学基本上属于“单干”,主要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也不重视教育科研。近几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也在推广中小学新课程,不断推广观课文化,过去教师间互相不观课、不重视教育科研的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渐渐开始互相听课切磋教学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认真态度,他们申报科研课题,一定是个人愿意投入,喜欢研究课题。申请课题当然有研究经费,一般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但是这与教师的个人收入无关,学校和教师热情投入教育科研就是为了追求教育理想。
三、个人发展:重进修,重学历,重才能
香港中小学和办学团体比较重视非学术的进修培训和联谊活动。学校教师的活动,如假日“行山”(远足爬山,在香港叫做行山),暑期旅游,节日聚餐等等,这些活动经费实行AA制,教师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大多数不是教育学术类的活动,比如请管理专家作讲座讲管理方法,开展团体游戏活动,音乐唱诗等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香港中小学教师的学校文化生活丰富,工作忙,联谊活动多,而学术进修则是教师个人的事情。
教育学术类活动,有办学团体办的,有大学办的,有政府有关部门办的。政府部门办的教育学术活动、经验分享会,免费报名参加。有的学术团体办的活动需付费参加,有的教育培训进修要收费,教师可以向学校有关专项经费申请资助,资助费用一般很少,大部分费用需要教师个人自理。香港的中小学教师大多数积极参与这类活动,自己掏钱听学术讲座和业务进修。因为自愿参加且付费,所以与会认真,教育学术活动会场的氛围往往很好,讨论常常很热烈。
香港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新受聘教师学历不同,薪水的起点不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在学习。香港的大学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等学历教育课程。
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历,有高学历,有才能,就可去应聘科主任。科主任的薪水要比普通教师高出将近一倍,但是比较辛苦,需继续承担教学兼做管理工作。香港中小学校的科主任按照学校规模设置。
香港中小学的校长也是要应聘的,有科主任的经历和学历要求,还有原来任教学校的德才推荐,参加过有关的培训,方可应聘。校长的薪水要比普通科主任高出将近一倍。校长是专门的职业,不担任教学。还有一些有名的学校,比较喜欢聘用“旧生”(即校友)任校长,认为这有利于传承学校文化。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