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论文内容

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增长与世界通货紧缩_国际经济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国际经济论文    收藏本页
  内容提要 2002年底,中国国际储备已达到28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种种异议。如斯蒂格利茨就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加剧了世界通货紧缩的观点。本文认为,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不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国际储备。相反,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国际储备,是应对世界经济动荡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 国际储备 国际货币体系  通货紧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储备迅速增加以及通货紧缩的趋势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两个重要问题。最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认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加剧了世界通货紧缩。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国际储备与世界通货紧缩的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备受非议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成为主导汇率制度。由于无需承担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护固定汇率的责任,从理论上讲,各国应逐渐减少甚至不需要保留国际储备。然而,现实是国际储备不降反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国际储备规模增长较快,从1992年的6733亿SDR(特别提款权)上升到1999年6月底的11860亿SDR,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该时期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占据世界国际储备的较大份额,规模已近工业化国家的一倍(见图一);二是年增幅大大高于工业化国家(见图二);三是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61%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集中在亚洲(见图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时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生产过剩的标志之一的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异)在70年代中仅在一年出现过(1975),而90年代以来的每一年都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出现导致全球物价指数不断下降。其中发达国家的物价指数上涨幅度在70年代为8.5%,到了90年代下降到2.9%。目前美国又进一步降为1.2%,德国为0.3%,法国为0.5%,英国为0,8%,日本为-0.7%。 
      
   当人们在探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时,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自然或不自然地联想到同时期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写到“全球储备体系有紧缩性趋势,并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并认为储备积累抑制消费增长,全球闲置的巨额储备增强了世界经济的紧缩倾向。世界经济紧缩罪在全球储备闲置,间接地把通货紧缩归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二、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不是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 
      
   如果从货币角度来讨论世界通货紧缩,主要是考虑国际清偿力的供给是否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清偿力是指一国对外支付的能力(裴平,1998)。在国际清偿力不充足的情况下,一国弥补国际收支暂时性逆差只能依靠紧缩国内需求或求助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而这些措施的普遍实施将把各国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当时国际清偿力供给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当前世界经济通货紧缩根源并不在于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 
      
   众所周知,国际清偿力的规模和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国际货币体系。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关于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陈彪如,1990)。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发行均需间接地以黄金储备为依据,全球国际储备主要以黄金形式存在。因而国际清偿力完全受到黄金生产量的制约。而当时美国拥有世界官方货币黄金的37.8%,国际储备的相对集中进一步加剧国际清偿力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或是通过货币紧缩政策和预算盈余来压缩国内需求;或是设置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限制以及采取货币贬值的方法以减少对外需求,这些措施最终导致世界性的通货紧缩。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生产发达的国家如果把准备库内的货币储藏大大超过平均水平,那就表明商品流通停滞了,或者商品形态变化的流动中断了”。因此,从国际清偿力角度讲,国际金本位体制下美国的巨额储备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国际金本位制容易形成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以美元取代了黄金成为主要国际储备,牙买加协定的签定宣布了黄金的“非货币化”。目前国际货币的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已微乎其微,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成为了国际储备中的主体。国际货币完全摆脱了黄金的束缚,理论上国际清偿力完全可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源源不断地供给。由于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是信用货币,因而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加完全不需要减少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因此,在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下,少数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加不可能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全球储备体系并不象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有通货紧缩的倾向。 
      
   目前国际储备的主体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尚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为获取收益,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一部分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库券形式存在,这部分储备货币又回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另一部分则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借贷的资金来源,从而增加国际清偿力的供给。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石油输出国因石油价格上涨积累了巨额国际储备,与此同时石油输入国家出现了对外支付困难。石油输出国将储备资金投放到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所谓的“石油美元”,为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提供了信贷资金,解决他们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避免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可见,作为非储备货币国家,发展中国国家增加国际储备更不可能造成其他国家出现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从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增加并不是依靠经常项目顺差,而主要来源于国际资本的流入(详见下表)。国际资本从收益率较低的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不仅促进发展中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而且实现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并不意味着闲置资金的增加,而是世界经济增长不断获得动力的标志。所以说,批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抑制了消费的增加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是毫无道理的。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