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题】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 for Hong Kong
Ruth Hayhoe,Translated by ZHA Qiang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Canada)
【标题注释】(本文原载Teaching Education,Vol.13,No.1,2002,pp.5-23。由作者及原载期刊授权查强翻译,并经许美德教授和潘乃容博士审校)
【 作 者】许美德
【作者简介】许美德(1945-),另译露丝·海霍,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荣誉校长,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银紫荆星章。兼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顾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名誉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安大略教育研究院 教育理论与政策系,多伦多
【 译 者】查强(1965-),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教育大学可视为一种新型大学,能够以崭新的方式同时适应师范教育发展和知识社会的需求。本文首先对大学和师范院校在西方和亚洲社会的发展作一历史回顾。然后,探究这两类院校形成的对照的价值取向,讨论本文的核心问题,即师范教育如何达到与大学比肩的学术水准,同时保有师范院校与知识社会有关的价值观。对三个西方社会和三个亚洲社会的比较的历史分析,展示了摆脱这一困境的不同方式。本文最后勾勒了师范教育截然不同的四种模式,提出教育大学这一模式最为适应香港的现状,可能也最为适应亚洲的文化环境。
【摘 要 题】比较教育研究
【英文摘要】The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ight be seen as a new type of university,which may contribute both to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in new ways.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colleges in Western and Asian societies.It then explores the contrasting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stitution,and addresses the core question of how teacher education can attain a level of excellence parallel to that of universities,while maintaining those values of the normal college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knowledge society.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ree Western and three Asian societies gives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ways of resolving this dilemma.The paper then draws out four distinctive models of teacher education.It suggests the model of 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s uniquely suited to the Hong Kong situation,and possibly only culturally viable in an Asian environment.
【关 键 词】师范教育/大学教育/教育大学/香港教育
teacher educ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university of education/Hong Kong's education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3)02-0024-09
在某种意义上,大学从存在的初期就担负了师范教育的任务。以欧洲为例,大学最初授予的学位是硕士学位,其设想是任何达到这一水准的人士即有资格在欧洲的一所大学里任教,即是所谓的“iusubique docendi”。[1]当然,这些教师所教授的是相对少量的精英学生,他们学习文理科、哲学、医学、法律和神学,而且全部是男性学生。如果我们再看中国的高等教育传统,那些在太学、国子监中学问特别突出的人,那些在科举考试中榜上题名的人,就会入仕;而在低一个层次上,那些没有获得进士功名的人,通常成为非正规学术机构(书院)的教师、宗族学校和私塾的教师,并且成为在当地社会受人尊重的饱学之士。[2]然而,并没有一个教书“职业”,与传统的官员、医生、教士或法律专家等职业同时存在。
只有从19世纪起,从欧洲到北美的新兴国家开始建立大众教育体系,才产生了教师职业。这时的教师要求能够管理建立在家庭和家族之外的现代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现代工厂的模式。他们的任务是向大多数孩子传授阅读、写作和算术的基本技能。法国、美国和英国都创立了专门培训教师的院校,称之为师范学院、师范学校或教育学院。它们的发展独立于大学的发展,属于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并且向女生敞开大门。[3]相比之下,大学自从创立于12世纪直到19世纪中叶,都禁止女生入学。[4]师范学校主要给学生培训核心科目的基本知识,以及管理现代课堂、调教孩子的职业技能,并且提供给学生在青年期就业的基本准备。渐渐地,随着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学科以及哲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取得发展,这样的职业知识赢得了相当的尊重,也获得了作为一种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师范学校或学院的学术气质和风格与大学明显不同。师范院校极其注重整体的道德养成,以整合的方式对待知识体系的各个基本领域,并且按照一项职业的要求集中发展其职业技能。相比之下,大学则强调知识体系中的理论学科,按照专业把知识体系分隔开来;强调价值中立,这使得现代科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强调对自由思想和开放式问题的一种唯理探讨。在法国和英国,大学在整个现代时期都承担着培养中学教师的责任。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大学里诸如物理、化学、历史和经济学科的毕业生不需要经过任何教师职业培训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学教书。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风格养成和知识准备因而存在着鲜明的不同。
本文将要谈到的三个亚洲国家或地区也遵循相近的模式,尽管其发展的过程要比欧洲和北美来得晚一些。在亚洲,日本在19世纪末第一个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并且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以培养小学教师。20世纪初叶,在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教育家的影响下,中国发展了现代教育,建立了师范学校和学院,它们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高校。台湾地区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体系在1949年之后与中国大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它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却是同根同源的。如同在欧洲和北美一样,亚洲的师范学校和学院是第一批招收女生的高校,从而导致产生了可能是护士职业之外第一个由女性主导的职业。在日本和中国,现代大学与师范院校在同一时期建立,但大学沿袭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模式,其结构和课程取向与师范院校大相径庭。
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价值和取向上的冲突
随着教育在20世纪的发展以及从6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师范院校很自然地寻求升格为大学。教师要求与其他职业相当的学术和职业准备,如法律和医学,这些职业的培训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很悠久了。师范院校向大学的转型在美国、英国和法国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从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转型方式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以上三种西方传统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某些归因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本身文化传统和教育遗产的特点。
尽管如此,这一转型的核心问题还在于根深蒂固的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价值取向的不同。师范院校如何升格为具有大学学术活力和水准的学校,而同时保持它对实际提高学校教育和教学水平的执著?教师职业如何赢得与其他职业同等的地位,而同时坚守其开发所有儿童潜能的使命?表1归纳了师范院校与大学之间的核心冲突,列举了一整套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本文所指的六个现代社会(西方的英国、法国和美国;东方的日本、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面临这些价值分离所造成的困境。每一个社会都创立了各具特色的高等院校来培养教师。本文下一部分将勾勒每一社会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历史转型。
表1 大学与师范院校价值取向对比
大学 师范院校
理论 实践
专业化的知识学科 整合的学习范围
价值中立的学习途径 道德指引的学习途径
比较缺少人情味的环境 培育性环境,教学互动强
对一切问题/知识的自由探求 行动导向,知识以职业为基础
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 政府管理,行业问责
深度理解和长远变化导向 职业导向,追求高水准的实践
希望读者对这些比较的历史的反思饶有兴趣。行文至此,也应该透露写作本文的实际意图,就是为了提供一个背景,来反思香港师范教育可能的发展方向,因为香港最近也将其师范教育提升到大学层次。香港既继承西方的教育传统,因为1997年7月前的近百年它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也拥有中国的教育遗产,因为其人口中大多数是中国人。
从1939年到1993年,香港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和中学艺术、体育教师在教育学院接受师范教育。这些教育学院提供高中后的专科教育,其价值和导向非常接近师范学院。
随着香港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急剧扩张,教育学院新生的质量也发生陡降,因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1994年,五所师范学院合并成为一所全新的教育学院,接受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资助,成为香港第八所公立高等院校。该学院升格到大学层次并享有大学地位均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因而直接且实际地面对这些价值对立所带来的困境。本文将通过对六个社会中师范教育转型的比较思考和评估,对香港教育学院的发展形成结论。新加坡的同类型发展将摘取作为香港的对比案例。
师范院校转型为大学的比较思考
(一)美国的情形
毋庸置疑,历史上美国率先将师范教育提升为本科教育,这一转变过程在20世纪中期就已完成,早于其他国家。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美国各地的师范学校或者升格变成地方性的综合大学,或者为国家著名大学的教育学院所合并。在某些情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