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语言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文内容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历史、现状与模式_师范教育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师范教育论文    收藏本页

【 标 题】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历史、现状与模式
【 作 者】周川
【作者简介】周川(1957-),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苏州 215006)
【内容提要】我国的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而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当前,许多综合大学纷纷开办师范教育,是教师职业逐渐走热以及综合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既具有高学术性与多学科性的内在优势,也有教育学科薄弱及师范基础不强等不利因素。在现阶段,采用"4+1"模式是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一种可行模式。
【关 键 词】综合大学/师范教育/模式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02)02-0060-05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大学,尤其是一些名牌综合大学,开始涉足师范教育这一原先曾被它们颇为睥睨的领域,纷纷开办师范专业,积极发展教育学科,一时蔚为热流。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从国际视野看并不新奇,但是,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有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分家经历,因此,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还是有意义的。
   一、我国的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艰难曲折发展的历史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的许多大学,形式上虽然是综合的,但实际上都承担师范教育的职能,其中有一些大学在开办之初,甚至以培养师资作为主要任务。著名的如,1897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首先设立的就是“师范院”,并以此构成南洋公学的主体部分。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最初只开“师范馆”和“仕学馆”,二馆各占京师大学堂半壁江山。五四运动之后,一度出现了“高师改大学”的势头。一些基础较好的高师,通过改制或与他校合并而改为大学,例如,由南京高师改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由武昌高师改为武汉大学,由成都高师改为四川大学。高师虽然被改制,但在这些新的大学之中,大多仍设有“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承担原先高师的师范教育任务。从总体上看,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虽然有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存在,但就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而言,多数仍把师范教育“综合”在内,承担着为各级学校培养师资的职能。
  我国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的分离,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2~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次院系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233.)为了确保师资培养这一重点和突出综合大学的文理二科,师范教育全部从综合大学中分离出来,重新组建了一批独立设置的、专门的高等师范院校,以使师范院校“任务明确,人力集中,设备增加,布局合理”。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分离之后,在某些环节与局部二者仍有关联,如综合大学少数毕业生仍然被分配到中学任教,另外,50年代后期由少数师范院校改制成的综合大学(如杭州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等)仍负有一定的师范教育任务,但是,综合大学少数毕业生分配到中学任教并非其职能所致而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由师范院校改制成的综合大学也为数甚少、影响甚小,且改制后师范教育职能又不断萎缩乃至消失。因此从总体上可以说,在院系调整后的三、四十年中,综合大学基本上与师范教育分道扬镳了,综合大学仅仅成为文、理二科的综合。
  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的再度携手,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先是有一些师范院校再次改制或合并为综合大学(如苏州大学、延边大学、扬州大学等)。对于这次改制与合并,上级主管部门大多发文予以限定,改制或合并后,原有的师范教育“职能不变,规模不变”,从而保证了师范教育在新的综合大学内的发展。此外,从90年代后期起,一些名牌综合大学,开始主动地向师范教育靠拢,或是开办师范专业,或是增设教育学科,或是开展教师职后教育,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于2000年正式挂牌,厦门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3+1"模式的师范生,清华大学于同年开办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这样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名牌综合大学,对师范教育投以如此的热情与努力,对国内其他的综合大学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至此,一场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潮流正在形成之中。
   二、当前综合大学兴办师范教育的动因,从外部看主要缘于教师职业的逐渐走热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确立;从内部看主要缘于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及经济利益的驱动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综合大学表现出很高的办师范教育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产生,是外部动力和内在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师职业的逐渐走热。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比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许多行业的相对不景气,十多年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我国教师工资由1978年的人均年收入559元增加到1998年的近7000元,位于国民经济各行业平均收入中等以上的水平。(注:我国教师社会地位明显上升[N].人民日报,2000-09-11.)加之比较稳定的工作性质和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特点,教师职业日渐受到城市青年的欢迎。据2000年对高考生的调查,曾长期不被他们看好的教师职业,在本次调查中已进入到他们“理想职业”的行列,在企业家和工程师之后位居第三,获选率达11%。(注:2000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趋向调查[N].中国青年报,2000-07-19.)第二个方面的外部动因是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目标的确立。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2010年前后,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在上海、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已经提出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的目标,小学教师的学历将提高到本科层次。面对这样的目标要求,仅仅靠师范院校,已不能完全满足。因此,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样一种现实对综合大学不可能不具有挑战性。
  内在动力大体也有两个方面。一是缘于综合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经过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综合大学实际上只剩文理二科,“综合”早已名不符实。从80年代始,综合大学致力于真正的综合,文理二科以外的学科纷纷走入综合大学。惟独教育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基本还囿于师范院校。但是,既然教育学科是我国高校专业目标中的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加之国外著名的综合大学大多设有教育学院,出于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考虑,致力于“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对教育学科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等闲视之。二是利益的驱动。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教育人口,始终保持着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庞大需求。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离教育现代化的高标准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既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或者说是市场;从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训工作,既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对着学科、社会、经济的多重利益,综合大学对此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三、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独特的内在优势是其高学术性和多学科性,而不利的因素是我国目前的综合大学大多缺少基本的教育学科师资和基本的师范教育氛围
  我国目前的综合大学是自50年代院系调整逐渐演变而成的。这样的综合大学在办师范教育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弱势。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优势和弱势,扬长补短,是推进综合大学的师范教育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优势之一,是其高学术优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林砺儒把师范教育的公式写成“大学+师范”,其意就在于强调,师范生首先应该达到大学的学术水平。(注:周川等.百年之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4.29.)教师工作,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学者的睿智,他才有可能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喻教善教”的境界。对师范生进行学术教育,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是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智慧和能力的重要前提。这种学术教育越充分,那么他们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品格也将越是完善。综合大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综合大学一般都具有坚实的文理基础学科,有利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活动的开展;综合大学一般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往往代表了一国或一地的最高水准;综合大学一般都拥有一批知名的学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学术的化身;综合大学还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素。这些学术优势,是高水平师范教育极其珍贵的资源。
  优势之二,是综合大学的多学科性。多学科性是综合大学的重要特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一轮院系调整,通过院校合并与重组,综合大学开始走向真正的综合,大多囊括了文、理、工、农、财、管、医等主要学科门类。这种较高水平上的多学科性,对师范教育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承认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某科知识而是塑造一个完整的心灵,那么我们对未来教师知识面和视野的拓宽再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另一方面,在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师范教育,也是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需要的重要途径。
  除以上二者外,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诸如较先进的硬件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