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语言教育论文 -> 语文教育论文 -> 论文内容

《荷塘月色》意境创造新探_语文教育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语文教育论文    收藏本页

    读过此文的人都明白,这篇文章写的是盛夏时节,但文中创造的意境却没有一点暑气。全文格调素淡朦胧 ,宁静和谐,那暗中浸透出的凉爽,仿佛写的不是盛夏酷暑,而是悦目宜人的初秋。这样的意境,仅凭语言的 优美,修辞的娴熟和抒情技巧就能创造完成吗?且不说炎炎盛夏各种事物的特点,就以文中的事物作一些分析 ,也不难看出仅靠那些手段是不够的。
    “乘凉”是为了消暑;“荷叶”“荷花”在盛夏时才卓有丰姿;“蝉鸣”和“蛙声”在酷暑里才叫得最响 。作者如果不加处理,只根据直觉顺序记录,那么,“我”带上家门,转身向荷塘走之时,首先被知觉感知的 应是烦躁的蝉鸣和喧闹的蛙声,更不用说沿途袭人的热浪和“我”的生理感受,然后才能看到荷塘、荷叶、荷 花和荷塘周围的月色。如果这样叙述,尽管还运用上述各种艺术手段,但文中那特有的意境显然失去了。因为 先入为主的蝉噪、蛙鼓吵破了宁静的氛围,搅乱了和谐的韵律,冲跑了素淡朦胧的情调。
    那么,为了意境,何不删去“蝉鸣”和“蛙声”,那不是更能突出幽雅宁静的环境吗?也不行。因为“蝉 鸣”“蛙声”不仅是盛夏的典型特征,而且经过作者的点缀,有以声衬静的特殊效果,是表达情感的桥梁。
    “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陆机《文赋》)作者深谙此道。他创造意境却不见雕 琢的痕迹,剪辑调整材料天衣无缝,这主要得力于以下技巧。
    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收视反听”(陆机《文赋》)之功。对严重影响意境的材料果断舍去,如:去 荷塘途中的袭人热浪和对天热的生理感觉与心理感受。
    其次,在材料顺序安排上有“耽思傍讯”(陆机《文赋》)之妙。作者将不能省略而又有碍于意境的材料 调整到不显眼的位置,而且“物”尽其用,借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如:蝉噪和蛙鼓是烦人的,尤其在情绪 不佳时,但作者把它们调至欣赏完“荷塘月色”之后,不仅不见其烦人,而且创造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梁·王藉《入若耶溪》)的佳境。同时,用“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抒发感慨,自然地流露 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淡淡的哀愁。
    第三是“丰约之裁”“因宜适度”,对“乘凉”“蝉鸣”和“蛙声”惜墨如金,点到即止,而对“荷叶” 、“荷花”、“月光”、“月影”则浓墨重彩地渲染,突出意境的氛围,展现出令人陶醉的优美的画卷,感染 着读者,引人入胜。
    这几个创造意境不可缺少的技巧,由于参考书和评析文章没有涉及,以致大多教师忙于高深艺术特色的研 究,忽略了简单实用的技巧的介绍。
    名家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作为欣赏向学生作介绍很有必要,但仅靠分析深刻就想把它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显然不够。相反,这样的分析越深就越玄乎,学生越是望而生畏。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怕,收效甚微。而 简单实用的技巧,教师一点,学生就通,很快就能转化为学生写作的重要武器。所以,我认为:材料的取舍, 材料次序调整的方法和详略处理的目的应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切实牢固地掌握;那些高深的艺术 技巧应作为教学难点,从欣赏的角度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就能在我欣赏名作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到写 作的基本方法。
    (江苏张家港成人教育中心 214443)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