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语言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 论文内容

求实·求新·求活_德育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德育论文    收藏本页

    ——谈新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色
    自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以来,已经编写过三轮教材,全国约有20个版本。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使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适应社会发展与改革深化 形势的要求,国家教委确定通过制订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科学规划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完成两个阶段整体衔接的任务,于1996年组织制订了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 组织编写了一套示范性的新教材,自1998年秋季开学后进行试验。现在,这套教材的单册(六三学制的一、三 、五、七、九、十一册,五三学制的一、三、五、七、九册)已经编完,并经过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双册也正在审查过程中。下面仅就这套新教材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教材建设与其它事业的发展一样,不能割断历史,而应尽可能地汲取已往各套教材的长处,在 过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确定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现代德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认真体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汲取以往有关教材的长处,求实,求新 ,求活,力求便教利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作为教与学基本工具的课本,必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便于教师把握和讲述教学要点 ,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思想品德课与一般文化知识课不同,它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还要 帮助他们形成道德理想和信念,从内心产生遵循一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愿意把道德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 指南,以此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学生不是纯粹被动的受教育的客体,而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持什么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感到课本上所 讲的都是别人的事,或只是社会和老师对他们的要求,而不是他们自身成长和做人所需要的,就会觉得与他们 自己没什么关系,最多也只是当作一种知识或有趣的故事来学习,而不能与自己结合起来,那就收不到应有的 效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既体现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在品德方面的要求,同时又体现了他们自身成长以致将 来立足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感到课本上所讲的内容符合他们的愿望和需求,才能引起他们 接受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才能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己教育自己,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我们在编 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力求为教师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提供方便,这是我们编写本套教 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求实,求新,求活也是我们编写教材所追求的目标。在求实方面,首先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改革 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未来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所 产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实行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 地影响着他们。其次,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特点要全面考虑,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 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最后,还要考虑本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 指导道德行为,以此作为衡量本学科教学实效的标尺。
    在求新方面,首先,编写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要新,既要汲取已往教材的长处,又不能墨守成规,要注意当 代教育的发展,注意用最新的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编写工作。其次,教材内容要有时代感,正确处理时代性与 继承性的关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现代社 会对未来一代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应注意把优良的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从传 统美德中挖掘出适应时代特征的因素,从时代需要中说明传统美德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最后,形式要新,从课 题、课文、插图到练习以及版式设计,都要有新的面貌。
    在求活方面,不仅注意插图和版式要生动活泼,而更重要的是在课题的构思、课文的选材、文字的表述以 及练习的设计,都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生动活泼,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套教材在注意汲取有关教材长处的同时,力求编出一些新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将集体的、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 要和道德动机。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 使学生感受到课本上和老师所讲的内容,既是集体、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自身所需要的,从而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由一个受教育的客体,变为受教育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与老师一起共 同探讨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的一些道理,这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内部源泉。课本要努力体现这一要求,为老 师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教学提供方便。为此,我们除了在课文中尽量体现外,还在每课的开头设置了相关栏目,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产生道德需求,在良好的情绪中进入学习。此外,还注意在 课文的适当地方插入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我教育,这是品德内化的必要条件。如一 年级的“爱护课桌椅”,开头设计了一个“试一试”栏目,要求学生不用课桌椅,站着写字。通过实践,体验 到学习不能没有课桌椅,课桌椅是学习所必需的,是学生的好朋友,爱护课桌椅首先是他们自己的需要。有了 这一初步的体验和情感,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学校的课桌椅是供大家使用的,是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留下 来的,如果他们不爱护,弄坏了,就不好用了。推己及人,现在的学生也要把课桌椅留给后面的小弟弟小妹妹 ,因此也要加以爱护。这样,就使爱护课桌椅的教育深化了,通过个人对物的关系,反射出个人与他人、与集 体的关系,起到为他人着想的作用。
    (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层次性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 原则,也是编写教材的原则。对这一点,《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规定得相当明确。我们 在编写教材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把握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体现出层次 。如一、二年级的教材,在形式上坚持以图为主,逐渐图文并茂,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方面,突出日常行为 规范的教育,虽然也讲一些道理,指明行为的道德意义,但比较浅显,着重指导行为实践。如尊敬老师的教育 ,一、二年级旨在使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即怎样对老师有礼貌,如何听从老 师的教导,以求帮助学生从一入学就能在基本行为上尊敬老师。三至五年级的教材,在形式上虽然仍坚持图文 并茂,但逐渐过渡到以文为主,课文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或典型事例讲明道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明理,分清是 非,知道应选择正确的行为。如尊敬老师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对老师有礼貌,听从 老师的教导,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事例进一步使学生懂得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天天成长和 进步,教育学生要体会老师的辛劳,懂得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按照老师的教导和要求努力学 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这些道理的,也是能够这样去 做的。
    六年级教材在形式上采取夹叙夹议、以叙为主,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对社 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能做出正确的比较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如尊 师教育,不仅使学生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老师工作的关系,而且更进一步使学生懂得老师工作的社会意义。社会 要进步、发展,就必须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断培养出大量的人才。这一神圣的任务是由 教师承担的,老师对社会的进步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不仅学生要尊敬老师,全社会都要尊敬老师。根据六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学生对老师有礼貌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教育学生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自 觉地尊敬老师。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时会与老师发生某些矛盾,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用恰当的方式解决, 是尊敬老师更高层次的要求。
    以上所举仅仅是教材中的几个事例,说明这套教材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都很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出层次,强调针对性,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给教学造成困难。
    (三)重视品德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实践。在这当中,培养品德能力不仅是重要的环节,而且 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套教材自始至终都很重视能力的培养。
    所谓品德能力,主要是指道德评价能力、道德实践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低年级除重视道德评价能力的 培养外,还比较多的注意培养道德实践能力,即对行为方式进行具体指导。如文明礼貌教育,注意指导学生怎 样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怎样接待客人,到别人家做客应当怎样做等。当然,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这一点。但 更多注意的是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因为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水平是道德认识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道德品质 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