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地理论文 -> 论文内容

作物光温生产力模型及南方水稻适宜生长期的数值分析_地理论文

论文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论文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论文栏目:地理论文    收藏本页

提 要 发展了一个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的水稻生长模拟模型。它是在水肥适宜的条件下,以光、温因子模拟作物生长过程。其空间尺度是叶面水平的,时间尺度是逐时的,并且具有模拟冠层瞬时光合作用的能力。该模型由发育阶段、冠层光分布、冠层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增长等子模型组成。使用地理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检验,该模型可以解释在不同气候区域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和播种期变化的 92.5%~95.8%。使用常规气象资料,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南京、长沙、广州和贵阳等地杂交水稻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模拟结果表明,贵阳气温低、生育期长,其中稻生育期内温度适中、光照较强,干物质生产力高。广州气温高,中稻、早稻生育期短,产量较低,因受低温的影响小,是晚稻的高产区。南京和长沙以在生长中后期能避开盛夏高温并能正常抽穗扬花的适播晚稻干物质产量较高。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温度 光照 生产力

分 类 中图法 S162.5

  目前作物生长模型有数百种之多[1~3]。由于作物种类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尚没有完全普适的生长模型。较有影响的模型有美国 CERES 模型、荷兰 BACROS 模型和 ARIDCROP 模型等。国内有黄策和王天铎的水稻生长模型[4],高亮之等人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5]

  本文提出了以光温因子为基础的水稻生长模型。因为作物光合作用对光温的响应曲线多已明确,冠层辐射传输方程也已相当成熟。它可以作为作物生长模拟的基础性框架模型。而对于水分、营养等因子的作用,可以叶片水平的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发展。

1 模型

1.1 气象数据处理模型

  作物的光合作用随温度和太阳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对于以较短时间尺度为步长的作物生长模拟,需要对若干时次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差值,以获取逐时气象要素值。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按照天文辐射的规律进行差值。具体方法见文献 6。温度的逐时值用三次样条函数根据 02、08、14、20 时的观测值和日最高最低温度进行差值,具体方法见文献 7。

1.2 发育阶段模型

  水稻发育模型往往是分段模型:如播种至移栽;移栽至抽穗;抽穗至成熟。因为水稻的感光阶段在移栽至抽穗期。在作物生长模拟中,发育阶段是系统控制的函数,叶面积指数是一个输入变量,要求在整个生育期(移栽至成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量。因而需要做一个全生育期的统一模型。综合前人的研究[8],提出发育速度 (V) 的模型如下:

nr990212-1.gif

DVS 为发育阶段,设移栽期为 0,成熟期为 1。对于逐日平均的模拟模型,T 为日平均温度,DL 为日长。对于从移栽至成熟的模拟,当抽穗以后感光性为 0,令
DL=DL0。据有关研究,水稻抽穗之前,Tmax=40℃,Tmin=12℃;此后,分别为 41℃和
14℃。p、q 为参数。

  对于逐日模拟可写为离散形式:

nr990212-2.gif

  模拟结果是各发育期对应的 DVS 是稳定的。如抽穗期的发育阶段为:DVSs=0.65。

1.3 冠层光分布模型

  将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每 0.25 一层)。在同一层次中,将叶片位置划分为 8 个方位和 6 个倾斜角,分别考虑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在冠层中的传输。依据太阳位置和冠层结构,用 Ross 的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其消光系数和叶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模型[6]。具体形式已由文献 6 中给出,并进行了检验。

1.4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模型

  单叶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然后对整个冠层积分,得出冠层的光合作用速率。具体公式见文献 6。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P n=P g-R d

其中 Pg 是总光合速率,Rd 是暗呼吸速率,分别为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两部分(Rd=Rg+Rm)。Rg 与光合作用有关,Rm 与植株干重及温度有关。

R g=r gP g

生长呼吸系数 rg 取值为 0.05。

  维持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用温度函数 Q10 表示,即

R m=Q 10·r m0·DM

其中 Q10=2,rm0 为 0.001gCO2/g·h。

  作物的光合作用有最低(Tmin)、最适(Top)和最高(Tmax)的三基点温度。对于光温影响的光合作用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P g(Q PAR,T)=F(T)F(Q PAR)

其中 F(T) 为温度函数,取以下形式:

nr990212-3.gif

三基点温度随生育阶段变化,对于杂交水稻,一般 Tmin 在 10~12℃,Top 在 24.5~26.5℃,Tmax 在 40~44℃。

1.5 叶面积指数模型

  在营养生长期,水稻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约在孕穗至抽穗期达到最大。在生殖生长后期,随着叶片成熟、衰老,叶面积指数减少。这一过程可以用 Logistic 模型或其修正形式很好地表达。然而叶面积指数还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地上部干物重或叶干重是叶面积增长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因子对作物影响的综合反映。我们提出了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和干物重变化的统一模型[9]

nr990212-4.gif

其中 LAI(t)、DM(t)、DMo(t) 分别是生育期 t 时叶面积指数、实际干物质重和标准干物质重[9]。其它为拟合参数。LAIm 的意义是标准情况下的可能最大叶面积指数。此式表达了叶面积指数随生育阶段变化的 Logistic 曲线关系,以及在某一播期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重的 Michaelis-Menten 关系。

1.6 干物质转换分配模型和衰老模型

  光合产物转化为植物干重的转换系数 (CVF) 随生育期变化[10]。即

CVF=0.7  当 DVS<0.65

CVF=0.67  当 DVS>0.65

水稻营养生长期内,根冠比为 0.08~0.12。

rrs=0.1  DVS<0.65

rrs=0.05  DVS>0.65

当日地上部的干物质增量为:

DM s=CVF·P c/(1+r rs)

  植株叶片的衰老表现为蛋白质的降解,叶绿素减少,RNA 含量下降,最后原生质膜的选透性丧失。植物生长的 S 曲线大体也反映出后期的衰老,可以用 Gompertz 方程描述。

nr990212-5.gif

其中,W 为干物重;μ0 为 t=0 时的相对生长率 (RGR0);s 为经验描述相对生长率的逐渐降低的参数。RGR 的降低在营养生长期可归因于生存竞争,在生殖生长期可归因于衰老。

  从生理学角度看,衰老过程存在于整个生命期,叶片表现得最明显。营养生长期新叶的伸展与老叶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