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
1.整合基础实验项目
传统的植物学课程形成了较完备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基础实验体系,基础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术能力。但目前,各门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在我校作物生产类本科专业中,植物学实验课时已由过去的36学时压缩到现在的27学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部分原来单独开设的部分基础实验项目进行了整合。例如,学生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已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生物绘图法。因此,我们将原来基础实验中的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实验二“植物细胞结构观察”进行了整合合并;原来实验课程中“根的形态结构观察”、“茎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叶的形态结构观察”三个实验是结合理论讲授进程独立开设的,经整合后,我们在营养器官的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再开设,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根、茎、叶形态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理解了植物营养器官间的联系。
2.增设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和教材上所提供的都是结果已知而且结果绝对正确的项目,即使不做实验,学生也可以从教材上找到结果,这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探索性。在教学改革中,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增设了综合性实验项目。与验证性实验相比较,综合性实验涉及知识面广,实验过程较长,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较多。另外,教师不提供详细的实验环节,只提供可参照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选择和实验方案设计均由学生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实践中,我们增设了“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比较”,通过对阳地、阴地、旱生、水生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观察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3.创设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和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的实验项目。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创设对初步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植物学课程是在第一学年开设,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均较薄弱,因此,我们在开设研究性实验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设计较直观且该阶段能够完成的项目。例如,农学专业设计了“西昌主要外来杂草种类及分布调查”项目,烟草专业设计“凉山烟区不同烤烟品种植物形态学特征比较”项目,园艺专业设计“西昌学院各校区园林植物名录编制”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设,使植物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实现了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探索和创造中学习,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作物生产类本科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过去,作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为3天,各专业所安排的项目基本相同。这样的方式存在时间较短、内容单一、专业区分不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实习时间和内容进行了调整。首先,实习时间由过去的3天调整为1周,调整后,便于安排更多内容,并且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各实习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消化。其次,我们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对实习项目进行了补充和调整,使实习过程更加符合专业特点。
二、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过去,植物学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由一名教师全程教学。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实验技能和生产经验均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新的教学需要,我们在原来植物学教研室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专业教师,建立了全新的“双师型”植物学实践教学团队。
团队由基础实践项目指导、综合设计实践项目指导、分专业实践项目指导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其中,基础实践项目指导主要负责开设验证性实验、植物的基本鉴定技术等项目,由团队中的助教和讲师承担;综合设计实践项目主要负责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标本制作技术等项目,由团队中的副教授和教授承担;分专业实践项目指导主要负责开设研究性实验项目、分专业实习内容等项目,指导教师除团队中的教授、副教授外,还包括农学、烟草、园艺等专业的生产经验丰富的部分专业主干课教师。
分层次建设的指导团队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尤其是综合设计性实践项目和分专业实践项目由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参与指导,有效地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在教学团队中,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可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断学习,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实验技术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植物学课程包含了理论教学、实验和野外实习。过去,课程考核只设一个总评成绩,理论占60%,实验、实习各占20%。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中,理论考试占绝大部分比重,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非常不利。近年来,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我们重新建立了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将植物学实验、实习都独立出来,开设为单独的课程,按独立学分来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必须既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扎实的实验技术,同时还必须根据专业需要掌握植物鉴定、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理论教学设2学分,其中,考试成绩占80%,考勤占10%,讨论及课程论文占10%;实验教学设1.5学分,其中,基础性实验占40%,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20%;野外实习设2学分,其中实习过程工作表现占20%,标本鉴定及制作水平占40%,分专业项目报告占40%。通过设置独立学分、各环节量化考核的考核新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取得的成绩涵盖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模式。
综上所述,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作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整合更新实验项目、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手段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技术、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学生,成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