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战略论文 -> 论文内容

温州的焦虑_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发展战略论文    收藏本页
  被形象地称为“小狗经济”的温州民营经济一直是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的种种优势似乎怎么说也不过分。但就在各地向温州看齐的时候,却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传统的“温州模式”已经未老先衰。 

  被浇了冷水的温州人有些不服气,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早已觉察到,老的那套经济形态存在着先天的致命缺陷,温州人开始焦虑。 

  借着参加“民建沪苏浙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讨会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温州召开的机会,记者日前走访了温州的一些企业和有关专家,试图来探寻这一经济形态的发展进程和温州人的心理。 

  家族制还没有彻底打破 

  温州99.9%的企业为民营企业,而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是从家族制开始的。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教授对记者说,温州民营经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显现弊端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产权约束。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来说最大局限就在于对人才的排斥,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其弊端日益凸现。家族制还决定了分散经营的民企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 

  “家族制要不要彻底打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温州的民企。”德力西集团总经理胡成虎对记者说:“但是,家庭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打破家庭经营。只有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才是家庭企业的出路。” 

  胡成虎坦言,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具体牵涉到个人的利益,就会形成矛盾,操作起来非常难。这正是温州企业大发展要过的“坎”。 

  的确如此。记者走访的另一家企业――巨一鞋业集团,该企业至今没有跳出家族制框架。从1989年成立至今,巨一的发展过程基本属于走南闯北开拓市场的模式,虽然巨一也意识到这种传统模式已不再合乎潮流,准备联合兼并一些企业,着手多元化的运作,但这些都不涉及到股权变更。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告诉记者,目前温州的民营企业真正打破家族制的少之又少。他分析认为理由有三:温州民企的发展最多不过20年时间,创业者的年纪还没到要退休的时候;文化教育事业一直是温州发展的软肋,没有良好的内部人才环境,吸引外来人才更是难上加难;民企对职业经理人有一种先天的排斥心理,温州老板现有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达到能接受职业经理人的程度。 

  重复生产将带来产业毁灭 

  温州“小狗经济”形态下的小企业处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状态,在这个区域经济中,每个产品都会有上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在生产。残酷的竞争现实,导致有些企业利润很低或陷于亏损状态,被迫从产业中退出。

  而更多的企业为了将经营维持下去而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再加上民营企业约束机制的不完善,更加剧了偷工减料之风的蔓延,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小企业集群的毁灭。 

  搞不清具体从何时起,温州突然冒出了一批前店后厂式的家庭小作坊型制鞋企业,极强的模仿能力使得这批企业的规模如滚雪球般地迅速扩大。由于企业档次低下和竞争日益激烈,温州鞋的价格迅速下降。这个价格的降低主要是靠偷工减料,而不是规模效应。 

  消费者一开始被温州鞋的低价所吸引,但低了还有更低,他们的最佳选择,只能是出更低的价。结果是温州鞋制造中的竞相偷工减料、假冒伪劣成风。消费者在上了几次当之后,再低的价格也吸引不了他们。于是,几年前在杭州武林广场上演了一场大火焚烧温州鞋的历史一幕。 

  也许是这一幕对温州人来说印象太深刻,把它当成一次奇耻大辱,以至于后来重振旗鼓,现在的温州鞋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的温州制造业都能像温州鞋这样成功转型。现在在温州,还是经常会有“昙花一现”的产业冒出来,有的领风骚一两年,短的甚至只有几个月的生命周期。不少国内的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产品同构、技术档次低和个体私营企业业主只图“赚一票”的短期行为等等。 

  温州转型迫在眉睫 

  在反思中,温州人喊出发展“新温州模式”的口号。温州正经历着变化。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