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分析
今后5~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先启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
(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5)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6)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7)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8)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二)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大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小康(部分富裕)生活为中心;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坚持竞争意识,加强现代管理,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逐步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竞争的轨道。
2.战略目标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就农业而言,到2030年左右,我国农业整体上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当代科技、先进装备与高素质农民合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为主力,以农产品市场体系、支农工业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为支撑的,能够适应人口峰值期全国人口小康生活(部分中等富裕)需求的,能够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三)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总体来看,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四)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从“九五”情况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三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十五”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确保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农民增收和粮食与食物安全则是“十五”期间两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
二、面向21世纪,调整我国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
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今后5~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次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世界范围的农业科技革命,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见表1~表7)。
表1 改革开放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变化 %
年份 1978 1985 1997
农业 80.0 69.2 56.0
林业 3.4 5.2 3.4
牧业 15.0 22.1 31.5
渔业 1.6 3.5 9.1
<C>
表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及其与全国产业结构的比较 %
产业结构 农村 全国
1978 1985 1997 1978 2000
第一产业 68.6 57.1 24.4 28.1 15.9
第二产业 26.1 35.7 62.9 48.2 52.9
第三产业 5.3 7.2 12.7 23.7 33.2
表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增长速度的变化 %
年份 1978 1984 1995 1996 1997
增速 8.1 12.3 10.9 9.4 5.3
表4 种植业与畜牧业内部各业结构比(1999)%
种植业 畜牧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 猪 牛羊 禽
45 25 30 67 13 20
表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变化 元/人
年份 1978 1985 1997 1999
纯收入 134 398 2090 2160
表6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值、猪牛羊肉、奶类及水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的增加量
林业产值(1997) 猪牛羊肉(1996) 奶类(1996) 水产品(1997)
增加1.9倍 增加4.6倍 增加6.1倍 增加6.7倍
表7 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1999)%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美国
43 130 220 270
(二)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3)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4)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5)深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6)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