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论文 -> 论文内容

2011年六月用开发性金融思路加大支农力度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金融论文    收藏本页

党的十七大再次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全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一直倡导和实践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把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作为提供资金

支持的重点,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始终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解决“三农”问题难点分析
我们认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难点在于制度瓶颈。
一是长期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发展陷入恶性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指某种经济状态一旦形成,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当收益递增普遍发生时,经济进入良性路径依赖;当收益递增不能普遍发生时,经济陷入恶性路径依赖。
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把城乡发展分割开来,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这一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由1.86:1扩大到3.21:1,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3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距连续4年保持在3倍以上。长期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发展陷入恶性路径依赖,是农村经济运行陷入僵化、停滞、封闭状态的根本原因。首先,农村资金被大量抽走用于工业发展;其次,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缺乏稳定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难以使农民形成良性预期(近几年因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情况有一定改观)。因为缺乏资金,农业经济保持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因为缺乏预期,农业投资尤其是长期投资没有动力,导致农业资源开发利用陷入“过度放牧”的恶性循环。
二是农业投资机制不健全,农业投资严重不足。我国对农业的投资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农业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一是投资量严重不足。全国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80年以前的平均10.3%下降到的7.2%;全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比重从1980年以前的11.16%下降到的4.8%。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没有把农业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导致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业投资决策科学性、规范性不足。
三是资源分配体制效率低下,支农资金分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中有70%左右用在了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上,而没有用于农业生产本身。支农资金所支持的项目繁多,都要单独立项,项目存在一些交叉和重复。一个县要编制各种规划、计划、预算,进行多种统计,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分散投资、分头治理、分别管理的弊端,造成规划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项目重复,乃至造成浪费。
四是农户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导致交易费用较高。交易费用是市场经济中运用价格机制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和谈判与履约的成本,交易费用直接影响交易方的收益和选择。我国农业人口众多(约为9亿人),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占全世界农业人口的40%,而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约为0.13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1/4,美国的1/27,农村人多地少的资源缺陷是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先决约束条件。由于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农户生产规模小、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在市场谈判中也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交易地位。交易费用较高不仅制约着农业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更直接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发挥行业优势支持新农村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一直倡导和实践开发性金融,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强调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要“授以渔”而非仅仅“授以鱼”。我们按照总行党委有关战略部署,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累计发放新农村建设及县域贷款96.89亿元(其中农村道路70.8亿元、饮水供电0.84亿元、水利3.96亿元、垃圾和污水处理0.14亿元、教育10.46亿元、文体卫生2.33亿元、其他基础设施3.33亿元、农产品加工及农村商品流通5.03亿元),当年发放了19.77亿元,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
,为更好地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工作,云南分行党委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总行党委的号召,创造性地提出在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三个一”工程,即处以上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贫困县、开发一个县域经济项目、支持一个希望工程”。截至底,分行已与云南省129个县(市)建立对口联系,并完成调研工作;对27个项目发放贷款3.96亿元;累计接受捐助的学生达多人,总金额32万元。在运用开发 性金融的实践中,我们的着眼点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结合国家信用和市场建设,打破农村发展的恶性路径依赖。开发性金融身兼政府和市场双重特性,在通过市场运作打破农村发展的恶性路径依赖上具有其他金融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在加大支农投入方面,开发银行贷款相较财政资金到位早,资金的时间价值较高。在支持农

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云南分行累计发放贷款91.86亿元,有关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方面,云南分行对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第一重点中学宁蒗一中提供贷款1000万元,支持学校及时建成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其次,在促进良好预期的形成方面,开发银行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享有准主权级国家信用,在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较强的引导、示范和增强信心的作用。按照《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云南分行与易门县政府、正大集团合作,采用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农户承租、企业收购的模式,贷款3000万元支持易门县生猪生产项目,在全县建设150个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引领当地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生产道路。最终实现政府产业规划、农户致富、企业发展的多赢效果。云南分行正在积极开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奶水牛项目,支持地方大力发展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以奶业产业链为主的各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向科学化、集约化的市场经济迈进。
二是发挥应对大额长期风险的制度优势,促进农业投资机制建设。从宏观上说,我国农业投资的风险特点是大额长期风险。开发性金融独特的体制优势有助于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通过组织增信和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体制性缺损的风险;通过把开发性金融和政府协调、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藉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通过风险投资大数法则防范和化解项目失败风险。云南分行贷款2900万元支持了覆盖临沧市5个县区的南华晶莹糖业有限公司甘蔗种植支农贷款项目,蔗区辐射41个乡镇,6万余户蔗农。通过充分发挥应对大额长期风险的制度优势,云南分行大力支持临沧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糖产业,对于加快临沧市的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发挥组织增信优势,促进支农资金整合。云南分行的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增信,能够有效地把有限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性金融作为制度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外部监管力量,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效的资源分配体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防止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散和无效,促进其实实在在地发挥支农作用。云南分行通过省政府组织增信向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发放贷款80.0l亿元,通过州(市)政府组织增信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发放贷款4.7l亿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集聚并释放了政府信用资源,促进了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
四是发挥平台建设优势,降低交易费用。亚洲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平台支持农村建设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20世纪初,受西欧合作社理论的影响,日本出现了官办性质很强的农协,在农村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农民通过参加合作组织能够有效改善交易地位,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开发银行积极探索通过平台运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一直在尝试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主管部门等平台支持新农村建设,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如:云南分行以大理州中小企业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借款平台、以祥云县扬帆塑业有限公司作为农户统一承借平台,贷款200万元支持农户建设了约10000个农村沼气池,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云南分行以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作为平台,对花卉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资金支持(贷款600万元支持杨月季项目),带动了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目前云南分行与云南地方政府已合作建立了9个省级融资平台、l6个州(市)级融资平台和22个县级融资平台,为引导各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继续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云南分行下步计划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商品流通业、乡镇银行建设等领域,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县乡公路、电网、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二是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流通和再生资源利用等;三是小城镇建设,包括完善城镇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城镇生态建设保护和综合治理等;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金融、扶贫救灾、农民工培训等。五是积极支持乡镇银行建设,发挥表外业务优势,引导各类资金支农,帮助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县域金融萎缩导致新农村建设资金动力不足的状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