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金融论文 -> 论文内容

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_金融研究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金融论文    收藏本页
摘 要:当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因此,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所探讨的预警指标体系正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而设计的。它共包含八大部分,涵盖了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对于有效监控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是指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由各种反映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指标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循环系统中的总枢纽,一旦发生危机,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强烈冲击,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该由八大部分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预警指标系统。

  一、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体系

  货币流通中,可能会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或货币供给量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虽然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统一,这种风险的损失会相互抵消一部分,但对存贷差较大的银行来说,货币风险将会严重减少其部分本金。同时,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银行的资金来源将会萎缩。因此,货币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建立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体系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它主要包括: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货币流动性比率、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增长率之比。这组指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本身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不仅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会导致货币政策的宏观低效率。若货币供应量M2相对于GDP的比例提高,则可能是金融深化的标志,也可能是金融风险增长的先兆。因为M2过快增长一方面意味着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如我国近几年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一旦社会信用中的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可能引起整个银行系统信用的崩溃和秩序的紊乱。如果M2的增长大大超过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则会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国际储备减少,最终诱发对货币投机性的冲击。

  二、反映资本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

  资本是每一个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存在的基础,无本经营通常是不能被接受的。资本的缺乏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银行更是如此。虽然银行的经营主要依靠负债,但资本是获取资金的保证。资本的充足率状况不仅可以体现银行的信用程度,维持公众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范商业银行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冲减商业银行经营中所产生的风险损失。鉴于资本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资本风险预警应位居重要地位。它包括四个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同一借款户贷款余额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其中,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属于安全性的综合指标,是重中之重。它们既反映财务基础,又反映资产的风险状况。比值越大,则资本的安全性越高。各商业银行应对其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数额予以高度重视,核心资本不足或连续的资本亏损都可能致使该银行终止经营。按目前的规定,这两项指标应分别大于8%和4%。贷款的集中程度 (即后两项指标)是反映贷款投放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其比值越大,说明银行资金贷款越集中,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对任何一家企业的贷款或某一行业的贷款过于集中,都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风险。若风险量分散于许多个客户身上,则商业银行资本运营的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三、反映信贷收支状况的指标体系

  对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金运行和运作状况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若负债远远大于资产,且无良好的投资环境,资金会积存在商业银行内无法生利,从而影响其经营效益和资产生息速度,不利于参与竞争;若资产远远大于负债,则保留于银行内的资金会减少,影响它应付提款尤其是短期流动资金提款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监测风险时应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它由五个指标组成:资产流动性比率、存款余额增长率、贷款余额增长率、短期资金贷款比例、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

  这组指标体系监测的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负债状况和资产状况,其中,信贷资金的资产状况又可分为贷款总量指标和贷款结构指标。它们主要为衡量商业银行调控能力的大小及增减变化提供依据。资产流动性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强弱的指标,对监督和评价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状况,考核银行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储备以防范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状况进行监控和预测,不仅要对其存贷款的流动性及总量增长水平加以监测,还要对其贷款结构进行监测和调节。其中首要的是要对居民储蓄的增长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各种储蓄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和消费(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是储蓄和消费)是否保持了合理的平衡。在国民收入等于C+I(或C+ S)时,若储蓄量过大,储蓄增长率过高,势必会影响消费。在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这些资金积压于银行体系中,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及经济形势的稳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四、反映国际业务状况的指标体系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体系的国际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原来没有外汇资金的银行开始办理外汇业务。这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国际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从实际操作来看,其风险十分广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当、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交易过程中的舞弊乃至各种细小的通讯技术故障等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国际收支、外债规模等的变动都会对其国际业务有所影响,继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国际业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包括: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之比、负债率、偿债率、最后清偿率、外汇余额存贷比例、外汇短期及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外汇借入资金比例、外汇借出资金比例、外汇不良贷款比例。

  它们分别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国际业务所面临的宏观金融环境(前五项指标)及体现的具体业务状况(后五项指标),为商业银行监测金融风险产生的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警工具。经常项目差额是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指标,若一国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占GDP比重过大,说明该国出口不畅,进口过速增长,国内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对国外资本流人依赖性较强,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第二和第三项指标反映了一国的负债状况。其中,第二项指标反映外债结构,是衡量一国资本流人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其数值越大,表明目前的还债压力越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极易引起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害国家的受害原因之一即是这项指标严重超过了警戒线。负债率的高低说明了一国经济在总体上对外债的负担能力,由于外债的还本付息总是要靠提高国内资金积累和控制消费的增长速度来扩大出口以保证支付,因此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负债率过高,势必需要强制压缩消费,提高资金积累率,会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国际公认的负债率的警戒线为50%。偿债率和最后清偿率可用来考察资本项目对外支付的潜在要求,其中短期外债占国际储备的临界值为50%。

  后五项指标是商业银行在操作具体的国际业务时所需掌握的风险指标。其中,外汇余额存贷比例指商业银行外汇资金运用占其外汇资金来源的比重,它和外汇短期及中长期资金贷款比例一起反映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外汇资金的流动性。前者比重越大,且后者比重越小,说明外汇资金流动性越大。由于国际形势、贷款人或机构所在国家政治局势发生变动或贷款者经营不善,不能如期履约偿付贷款,便形成了外汇不良贷款风险,其风险来源大于国内不良贷款的风险来源。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国际贷款业务时须审慎考察贷款者的信誉、偿债能力及其所在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状况,尽可能规避这类风险。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