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几年来,我们对社会学科 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巧妙导课,引发兴趣
开好头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以《家庭与社会》一课为例,教师一开始上课就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我们的家庭》一课,请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的家庭一般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引导:“父母、子女两代人或祖 父母、父母、子女三代人组成了我们的家庭,而成千上万个家庭又组成了我们的大家庭——社会。那么,家庭 与社会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教师的提问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而教师的 引导,既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又巧妙地引出了新课。
又如学习《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教师这样进行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场 所,这些商业场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教师接着提问学生:“天冷了,如果我要买顶帽子,可以到哪 去买、怎样买呢?”顿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抢答。教师抓住时机,巧妙地揭示出课题,即买东西也有很多 学问呢!这样,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进行引导,能够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充分用图,进行辨析
《社会》教材中,插图甚多,每幅画面,都突出反映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如何让学 生会看、看懂,进行认识呢?
以《买东西的学问》一课为例,怎样买东西,买东西有哪些学问,价格是怎样变化的,这些内容都是教材 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要达到教会学生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持期,懂得买物美价廉的东西,知道买 小摊点上的食品要看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插图生动、直观,易于为学 生接受。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在分析中获得知识比单纯的讲道理效果要强得多。教学中可利用投影再现出每幅插 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刘燕、王刚买东西的不同态度,分辨他们谁会买东西,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在 辨别异同之中学到了买东西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买东西的学问,同时提高了认识社会的能力。
又以《商业与生活》一课为例,教师为使学生掌握“商业的由来”这一知识,首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看 ,使学生了解,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生活环境差,人们只能勉强生活。接着,教师利用投 影片进行演示,说明后来人们由于有了剩余产品,就利用自己生产的多余的物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而又没有 的物品。这种交换是怎样进行的呢?教师在设问的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投影片进行分析,学生从投影片中 看到一位种粮的农民,想用自己剩余的一袋粮食来换取自己需要而又没有的一只羊的经过,得出以物换物极不 方便的结论。然后又通过看图了解到,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后来改为用钱购物。教师 这样充分用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商业起源的知识。
三、精心设问,启发思维
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理解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来设 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
如:教师讲《买东西的学问》一课,通过刘燕、王刚买饼干时的不同态度、做法,精心地设计这样的问题 :刘燕在买饼干,可是她在看什么?她可能会看什么呢?什么是生产日期和保持期呢?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 问题,表述清楚明白,且适合学生,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在引导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利用课堂 上的反馈信息,将问题引向深入。这样循序连问,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到新的层次。当学生“心 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又结合各式各样的包装品告诉学生什么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让 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包装品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位置,最后揭示出为什么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