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其他论文 -> 社会论文 -> 论文内容

[小学社会]上好社会课的一点探索_社会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社会论文    收藏本页

社会课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培养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我们应该为上好社会课进行探索。

一、由此及彼,激情激趣。
对一些社会事物可以采取由此及彼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如“地球是什么形状”这个问题,古时候,人们以为“天圆地方”。后来,人们从“月食”发生时,月亮上的黑影总是圆形或圆弧形的,联想到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但当时无法去证实。

“400多年前,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经过三年时间,又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球。”

课文又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证明,“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卫星或航天飞机给地球照相,可以拍下地球的全貌,从地球的相片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个圆球。”

为让学生加深印象,我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用天文望远镜、电子望远镜,对星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所有星星都是球形。揭示了球形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形体,地球只是这些星球中的一颗。

再从地球的静态讲到动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会象旋转的陀螺那样,绕着自己的轴不停地转动,天空中所有的星星,都在不停地运动。

为证实以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我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 万里”。这就是说:地球一天一夜,转动一圈,带着我们走八万里路。还有一些宇宙探索的成果,也证明上述内容是可信的:宇宙飞船的载人登月之行;机器人的火星考察;一些飞行器接近土星、金星、木星,都证明了:星星是球形,星体在运动。

从地球探索,讲到星球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教育他们,现在努力学好社会课,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

二、归纳对比,加深印象。
社会课中有些同类知识,对照着讲课,学生容易找出两者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加深印象。

如地球可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从两半球图上,可以看出东半球的陆地面积比西半球的大。从地球自转角度,得出东、西两半球的白天和黑夜正好相反。

地球上的赤道可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

南、北两半球的南、北温带,相同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不同点是:春、夏、秋、冬的季节正好相反。

南、北两半球的南、北寒带,相同点是: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小,获得的热量少,气候寒冷,植物能生长的时间很短;不同点:极昼、极夜现象相反。

还可把内容相近的章节放在一起对照讲解,如《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七次下西洋》两节课文,两者时间相距较远,经过的路线不同,但两者都加强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诸多方面受益。对照着讲授、归纳,学生会受到深刻的启发。

张骞通西域的收获是,“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植物,以及箜篌,琵琶等乐器和音乐舞蹈传入中国,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铁器等传到西域”,汉朝和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郑和七次下西洋,“用丝绸、瓷器、铁器和金银等物,同所到的国家交换香料、珍珠、宝石等土特产”,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开辟了东西方海上通道,增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谊。

张骞、郑和的事业,利国利民,在我国古代有巨大影响,对现代也很有启发。

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我们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方面的联系,无论在规模上、商品式样、质量和数量上都比张骞、郑和时代要高出许多。

这些内容有联系的教材,对照着讲解,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认识,知道在古代加强同外部联系,为我国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而现在改革开放,搞活流通,则更为重要。

三、抓住要点,引发思考。
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课中涉及我们一些有关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大问题,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可先要求学生思考解答。

如《东方大国》一节中讲到“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分之1,人口12亿,约占全球人口的5分之1”,我要学生回答:中国人均占地面积,同全世界平均人口占地谁多谁少?学生通过计算、讨论知道,我国3个人占地面积与世界人均占地面积相等,所以我国人均占地比世界人均占地面积要少得多。学生懂得我国“国大,人多,人均占地少”的国情,与课文中提及的“控制人口增长”的内容发生联系。

在《人口分布》一节中有“人口增长过快,增加了粮食、住房等供应的困难,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要学生想:这一难题怎样解决?学生经过酝酿,能答出:“人口增长要慢些”,“爸爸妈妈只生一个孩子好”。这正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