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政治论文 -> 论文内容

社会控制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政治论文    收藏本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特殊的内在控制方式。任何社会或群体若要存在和发展,必须确保一定的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产生与维系则有赖于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机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化的发展,社会结构也日益复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争端和冲突也越来越多,社会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臻完善和严密,越来越趋向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社会控制的手段从作用力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就是社会依靠存在于被控制之外的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形式,比如法律控制、纪律控制和行政控制;内在控制是指通过观念和道义的力量来影响人的思想,并借助对社会制度合理化的理论论证,达到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控制自己行为的目的,比如习俗控制、道德控制、宗教控制、舆论控制等等。罗斯认为,习俗、舆论、伦理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因此,内在控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使社会成员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它主要通过思想教育、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榜样感化等手段,使人们从内心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情感、信念和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并且外化为一定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对其社会成员系统地施加意识形态影响的实践活动,它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内化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将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个体化,促使其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行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培养社会成员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在其内心确立起对社会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的自觉认同和遵从,从而实现对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内在控制的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风险的控制、对社会思想秩序的控制和对个体行为的控制等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风险的控制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既有的利益格局,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平衡、社会心理不平衡、政策配套不到位、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社会矛盾解决机制不完善等社会问题,滋生了各种群体性事件孕育和爆发的社会土壤。社会急速变迁所引发的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无疑都增加了社会有序运行的社会成本,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各种社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泛调动党委、政府、社会各级组织的社会资源,通过利益协调、制度建设、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社会风险。在所有这些措施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然而又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控制社会风险的方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协调利益冲突和化解社会矛盾来控制社会风险。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必然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一旦社会不能弥合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鸿沟,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严峻课题。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是一些群体性事件产生和扩大的前导性原因。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创造一种社会不同群体平等表达、民主沟通的利益对话机制,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寻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解决可能存在的利益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利益关系的思想协调实现利益认同,达成利益一致。因此,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沟通和协调功能,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独特作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来控制社会风险。社会变迁所产生的“文化堕距”会导致一系列社会精神文化问题。精神生活领域里的迷失和社会心理的变异往往构成了吸毒、犯罪、自杀等越轨行为背后的深层诱因。普遍性的信仰缺失、弥散性的社会焦虑暗藏着社会的道德危机、心理危机。关注人们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怀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精神动力,塑造健全人格,既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社会精神文化建设、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工程”。只有从深层次上解决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才能有效防止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行为脱序现象,从而建设性地化解社会风险。
    复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强化风险教育预防社会风险。同事后的风险控制相比,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提高人们应对风险的能力,是控制社会风险的积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学校教育、实践演练等多种方式,增强人们防范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社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对社会风险进行干预的有效方式。比如在艾滋病的预防中,性道德教育是核心的内容;在自杀的社会干预中,生命教育是重要的内容。这些都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社会风险、实施社会控制中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思想秩序的控制
    罗斯认为,“社会结构起初全凭武装力量连结在一起,时间逐渐掩饰了赤裸裸的强权,同时道德和精神的影响部分取代了野蛮的暴力。”①社会的有序发展既需要有和谐稳定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同样也需要有相应的文化秩序、思想秩序。思想上层建筑的有序发展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构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思想秩序。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的有序化往往是以个体认知和社会思想的有序化为前提的。一个社会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要从无序走向有序,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规约。主流意识形态是凝聚不同阶级、阶层的“社会水泥”,统摄着其他意识形态和亚文化,构成了社会精神文化的主体结构和有机内核。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社会粘合剂作用,使它成为一种广义的社会控制系统。从历史上看,儒学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生命力曾经形塑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一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统治阶级自觉建构的产物。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集中表达,是确立、维系统治阶级社会秩序的思想纽带和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建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将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凝练、提升为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继而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在广大社会成员中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之内化为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这是一个生产、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自主吸纳、自觉认同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的合法性基础和个体的内在吁求,外在的社会秩序转化为社会成员内心的思想秩序,从而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整合社会意识形式维系和保障思想秩序。任何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都是一个多样、多元的存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巩固,不是话语霸权逻辑演绎的结果,而是一个在多元中整合发展的过程。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相互交汇、交融、交锋,使得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格局更为复杂、多变。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加强同其他意识形态和亚文化的对话、对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发展。不同社会意识形式的整合,需要经过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加工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对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不同的社会心理进行分析、凝练和提升,整合为主流意识形态。政治、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意识形式,经过甄别、选择、编制,都被涵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机养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传输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且也传输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后者。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确立社会思想文化的底色,又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社会成员对不同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思潮进行批判性思考,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吸纳、晕染等功能,从而形成一幅主调突出、色调和谐的意识形态图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意识形式的“整流器”,是社会思潮的“指南针”,是社会心理的“导航仪”。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行为的控制
    社会控制的目标是使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从而保障社会关系的良性有序。这就意味着将个体的行为纳入到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的系统内,运用社会的规范性力量进行调控。一些社会学者往往将社会控制的重点放在对越轨行为(如悖德、犯罪等脱离社会常轨的行为)的控制上,更多的是探讨国家强力机构、法律规范等对人们行为的硬控制。这种外在控制对于抑制失范行为、惩戒违法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还是在常态发展时期都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事后的、消极的、被动的社会控制缺乏长效性和主动性,必须探索一种更加长久的、有效的、积极的控制社会行为的方式。罗斯敏锐地意识到:“我们只是由于软弱而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而大量正确的情感,对于社会控制将大有裨益。”③罗斯调整了社会控制的方位,将视角由外在控制转换为内在控制,探讨了舆论、信仰、教育、习惯、个人理想、艺术、社会价值观等精神性因素在社会控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为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控制中的特殊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内在控制方式。它通过对社会成员施加系统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培养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成员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个体社会行为的自律。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具有主动性、积极性、长效性、传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能通过说理教育、启发引导,使个体对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背后所蕴藏的社会价值体系产生社会认同和自觉遵从,由被动压服转化为主动信服,体现了其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能通过行为养成、榜样示范等方式,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摒弃有悖于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体现了其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能通过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形成坚定的意志品格,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长远人生规划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其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能通过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自律意识、合作意识,推动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共享教育成果,共同建构和谐人际关系,体现了其传导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激发个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性要求的巨大精神力量,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个体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调控意识,使个体行为自觉纳入社会规范的既定轨道,从而实现社会规范体系的个体化和社会化,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的实现
    社会控制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维系和巩固社会秩序,人类发展出了众多的社会控制手段,构建了有形或无形的社会控制网络。罗斯认为社会秩序支撑物可以分为伦理的和政治的。前者建立在感情的力量上,维系着社会的道德秩序;后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被精心选择的手段,被用作政策的工具④。不管是从社会的道德秩序还是从社会的政治秩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控制功能,构成了社会控制系统有效运行中的重要齿轮。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在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路径
    政治统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路径之一。阶级和一定的政治集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伴随着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活动,一定阶级总是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确立社会的思想秩序,进而实现社会控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体的阶级意识、组织水平对于社会控制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作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就是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控制能力,直接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这种强烈的阶级意识和政治倾向,为巩固初生的西汉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自我迷失和控制弱化,导致了政权更迭和社会解体。这些都说明了统治阶级只有将意识形态建设上升到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层面,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另外,一定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组织化程度也决定着其社会控制功能的发挥程度。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了一支专业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既为社会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又为新兴社会制度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只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部的组织化水平,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执行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保障社会有序运行服务。
    社会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路径之二。社会一经形成,就催生了管理活动。管理是公共权力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政策、法规、制度等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管理活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公共权力机构的管理活动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正,保持社会在宏观层面上的有序运行,是通过公共治理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形成行业伦理,开发人力资源,保持社会在中观层面上的有序运行,是通过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社会管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硬”管理,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实现的行政管理,这些管理方式以国家的暴力工具作为后盾,通过强制力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另一类社会管理方式被称为“软”管理,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导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来引导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现代管理学日益注重人的因素、精神文化的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同管理活动的结合提供了巨大空间。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活动中,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减少组织运行的内耗,降低组织运行的成本,增强组织运行的凝聚力。保持社会组织的有序运行,是通过微观的柔性治理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其实质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治理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治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保障社会总体运行的有序。
    社会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路径之三。社会心理是社会行动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古语云:“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军要稳定军心,治国要稳定民心。美国心理人类学家斯皮罗提出了社会控制的心理模式。他认为社会文化的要求只有在成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时,才可能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人的心理的社会性,也使得文化的要求可以成为人的心理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社会控制得以实现的原因。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不能不考虑控制的目的能否与人的需要保持一致⑤。所以,探索一种有效的社会心理转化机制,使维系社会运行的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身的思想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就成为社会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转化机制。它以社会成员的既有心理结构为作用对象,通过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等方式,使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价值规范体系产生心理认同,从而实现外在社会秩序向内心精神秩序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的发挥,既可以沿着个体心理的路径向内掘进,也可以沿着社会心理的路径向外扩展。前者用以确立个体内心的社会认同,后者用以确立社会群体的心理认同。针对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个体心理变化的轨迹,针对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判社会心理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还要探讨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网络信息时代,政治谣言的流传、负面社会情绪的蔓延等这些社会心理的异动,都可能对个体心理产生感染效应,导致消极社会心理能量的聚集,引发群体性的社会越轨行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怀个体心理、培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社会控制功能。
    (二)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提出了社会控制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入研究这些新特征,主动回应这些新课题,探索发挥社会控制功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宽视角,主动介入到社会运行中,担负社会控制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独立于社会运行之外的封闭体系,而是社会运行的一个有机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虚化和弱化,源于其参与社会运行的角色意识淡化和机制运转不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面向社会问题的学科意识,主动承担起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社会责任。新时期社会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公共治理等硬控制网络的建设,而且需要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控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参与到社会控制网络的建设中,在巩固和传播主流文化、重构和确立道德秩序、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等方面担负起重要角色。要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工作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体制机制。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优势,拓宽领域,强化社会控制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它通过思想预测和信息沟通能及时发现社会问题,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长效控制,它通过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能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利于实现长治久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低成本控制,它通过利益协调和心理疏导能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思想政治教育还能通过自身庞大的社会组织网络,将社会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辐射面广泛的共青团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等等,这些组织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能拓宽正式组织社会控制的渠道,发挥非正式组织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利于弥补社会控制的“盲区”。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社会控制的网络。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深化和社会流动速度的加快,人们社会活动的空间日益拓展,影响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因素日益复杂多变,这就使得现代社会越轨行为的表征和诱因日益泛化,必然要求社会控制的位点和辐射点趋向网格化。一些极端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我们提出了加强社会硬控制体系建设的严峻课题,也迫切要求加强社会软控制体系的建设。“马加爵事件”折射出家庭情感教育、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福建南平血案”暴露出社会弱者心理援助体系、学校安全教育的缺位。在家庭伦理、职业伦理、公共道德领域出现的大量离轨行为和集体失范现象,背后都有着纵横交错的社会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等各类社会组织中,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便于整合各类组织的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社会控制的合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既能满足新时期社会控制体系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优势。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社会软控制的网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社会控制方面的整合功能和协调功能,从而实现全方位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的合理限度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不将其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效应。社会总是在稳态和非稳态的交替中运行,社会秩序总是在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中发展,社会控制总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张力中寻求平衡。社会控制的力度过大、烈度过强,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反而会窒息社会活力,激化社会矛盾。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必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等规范性教育约束个体的行为,实现对个体行为的控制,更要通过规范性教育、在规范性教育基础上实现个体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不是一种强制的、被动的“规训与惩罚”(福柯语),而是一种培养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性活动。因此,必须更好地贯彻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教育原则,引导社会成员从对社会规范体系的遵循走向对社会价值体系的体认,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更好地帮助社会成员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来巩固既有的社会思想秩序,确立社会运行的思想道德基础,更要在此基础上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驯服工具”,也不能仅仅借助政治权力确立起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在一个发展诉求日益强烈、民主程度日益提升、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整体架构中,增强自身对社会发展的政治导向功能、人才培育功能、精神支撑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