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政治论文 -> 论文内容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前景展望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政治论文    收藏本页
中图分类号:E221;E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6X(2012)01-0051-05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众文化的勃兴。这既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不仅表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走“大众”、“群众”路线,而且表明“大众文化”本身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跳出西方话语中有关“大众文化”概念的桎梏,摆脱西方话语崇拜的迷思,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准确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内在关联,为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下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对策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语境定位
    先进军事文化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军事文化的正确引领,没有全体官兵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我军就不能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强大战斗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作为伴随改革开放而逐渐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发展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面对的社会文化之一。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270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必然带动文化形态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反映到文化上,就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等文化形态共存、融合、转化。无论我们怎样给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定义,怎样看待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都必须承认: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的现时代存在方式,也是人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受众或者说特定的生产者、消费者。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尽情展示和集中反映了大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规范、性情趣味、语言符号,进而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文化保障和精神寓所。
    关于大众文化的界定,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从大众文化率先在欧美产生的背景来看,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这也是当前国内不少学者在讨论大众文化时,将其定位为“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媚俗艺术(Kitsch)”、“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源头。由于大众文化本身是个外来概念,在当代中国对其的认识还属于新生事物,客观上要求我们以本土化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果只有西方话语的逻辑推演,无论如何来说都是粗浅的、不全面的。中国的文化研究包括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在内,必须立足中国社会现实,以中国的视域、中国的思路、中国的话语和中国的实践,进行解说、叙事和建构,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从文化的“人化”与“化人”来看,文化其实就是人的生活样式。每一种文化都关照着生命、生产和生活。与其“假、大、空”式地叫喊,不如脚踏实地去追求去实践。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内核复归于实践。毛泽东指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2]1095而衡量多寡、得失、成败、优劣,“人民,是看实践。”[3]381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文化形态。其鲜明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依靠大众、服务大众,是社会大众直接参与创造、享用的文化。我们这样定位,是否有悖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根源、现实境况及发展走向?难道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不是“大众文化的中国化”?作为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毫不例外地融民间文化、民族文化、通俗文化、媒介文化、消费文化等于一身,集技术的文化与文化的技术于一体。但这丝毫不影响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根本属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主要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多样文化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众的多层文化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大众展现。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正如世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人类社会也不存在一种全能的文化形态。功能的互补、受众的互动是多样文化和谐共生的关键和前提。不能因为一些人的懒于思考而抱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带来的观念更新,也不能因为我们惯于因循而抱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带来的方式变革。现代社会是多元多样多层多变的,现代社会的文化也必然呈现为多元多样多层多变的状态。当然,“共同趣味、共同兴趣点、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共同关心的事情永远存在,并具有最大最强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众共同关注的文化形态永远会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4]
    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契合点
    先进军事文化是在军事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一定价值观念和创造能力的现实成果的“复合体”。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军事文学艺术体育娱乐形式,[5]是体现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任务、历史传统的文化形态,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不是孤立的,更非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它们在互动共生中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广泛的主体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共同力量支撑。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由点及面、由少及众、由浅及深、由简及的过程。在大众文化形态出现之前,无论是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选择与变迁、文化生成与传播,难免带有厚重的垄断色彩。大众文化的出现,所带来的最为显著、最为深远的影响是使文化从垄断走向共享,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和现代生活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857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使文化成为大众自己的文化、真正回归大众生活的文化。大众不仅是文化的受众、教化的对象,而且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消费者,进而实现、保障和拓展了大众的文化权益。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广大人民群众的学历阅历不同、职业岗位有别、性格趣向迥异,但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代革命军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即先进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做到文化发展为了官兵、文化建设依靠官兵、文化成果惠及官兵,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一样极具广泛的参与性,从而获得创新发展的力量支撑。
    凸显的民族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共同源头活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柢所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改革开放30余年间,逐渐从文化的边缘走向文化的主干,关键就在于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厚沃土,自觉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讲述大众的故事、生活、选择与理想。先进军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现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实践的文化体现。同时,民族性不单单是一个继承优良传统的问题,还有一个创造民族文化新基因的问题。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觉躬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效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新的历史使命,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都是先进军事文化极具民族性的亮点,必将成为先进军事文化前行的“鼓点”。
    鲜明的时代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共同历史方位。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的。一种文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即便是曾经先进的也会变落后,即便是曾经广受欢迎的也会遭到无情摒弃。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文化要素的动态。”[6]48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种文化形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都是这一时代所催生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然,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作为主体的人(在部队是官兵)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紧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贯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新变化,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推动自身建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鲜明的时代性还体现在文化的功能发挥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践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要自觉满足人民(官兵)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群众(官兵)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官兵)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精神动力,这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
    强烈的实践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共同社会基础。文化是实践的,无论是文化的“人化”还是“化人”,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中就包括发展的“目标是实践”、“过程是实践”、“检验标准是实践”这一内在逻辑。惟因实践,文化才成为可能,文化才获得广泛而又持久的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就是对这一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是对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准确把握。无论是“二为”“双百”“三贴近”,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践指向都十分坚定而明晰。这也是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工作指导和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立足实践、表现实践、指导实践,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抒写、代言,赢得大众的信任、参与和拥戴,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先进军事文化同样源于军事实践,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着眼官兵文化需求,立足用兵言兵语说兵事,兵歌兵舞演兵情,反映火热的军旅生活,展示官兵的思想情怀,具有浓郁的“军味”、“兵味”,才得到了广大官兵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选择的包容性: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共同导向机制。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我们冠之以“主流”、“精英”、“大众”,还是称其为“传统”、“民族”、“外来”,都掩盖不了蕴含其中的价值导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其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体现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文化选择、道德判断、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也许有人会问,这么说岂不刻意模糊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世俗属性”、降低先进军事文化的“先进本质”?其实不然!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价值选择和导向的包容性。即这两种文化形态都体现了先进性标准与普遍性要求、满足当下精神需求与追求长远价值目标、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确保文化安全诸方面的有机统一。这种选择的包容性,是对大众(官兵)成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多变性特征更加明显,求知求美求新求异、成长成才成功成名愿望更加强烈所做出的积极应对和有效引导。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缩小差异、消灭差异的前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不能搞“一刀切”、“一窝蜂”,而是要鼓励先进文化、扶持有益文化、允许无害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这种价值选择导向的包容性和融合力。
    三、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共生
    我军的文化建设,包括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出版、文艺体育以及军营文化等多个方面,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文化的层面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运用文化符号、传递文化价值、形成文化规范的文化现象;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迥异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尤其是它与先进军事文化的契合,使得它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共生成为一种可能和可行。
    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中增强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示范辐射。文化既是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产物,同时又是新生一代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必要条件。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教育所进行的人类精神活动成果的传承,绝非罔顾时空转换、物易人非的“一股脑”照搬,也不是割断历史的凭空创造,而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形式之一,与文化同样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具有选择、传递、传播、更新、创造文化等功能。表现在文化选择与创新上,即按照一定社会的、政治的要求以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在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进行撷取与吸收或者排斥与舍弃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是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对整个社会文化也发挥着广泛和深厚的示范辐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促进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进而影响带动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邓小平倡导的革命军人“五种精神”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荣标兵”的伟大号召,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包括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江泽民曾指出,“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责任带头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军队的风气,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社会。”[7]119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军队和国防建设提出了“五个统筹”、“四个创新”发展方向,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204,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融合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不但助力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为我军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而且必将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提供丰足的精神财富并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提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品位中实现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为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表达的是大众意识和世俗欲求。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生活公共空间的扩大和公民社会的形成,带来非政治领域的广泛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大众化。然而,提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品位,绝非一些学者所言“以主流文化整合大众文化”、“以高雅文化改造大众文化”。革命的话语体系、革命的思维逻辑曾经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支撑。随着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将其调整为执政的话语体系、执政的思维逻辑,这是促进发展、实现和谐的题中之义。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算好东西。”[2]865提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品位,要像毛泽东要求的那样“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9]93,不能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品位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而提升,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在愉悦大众的同时,担当起教育大众的责任,发挥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比如,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内容丰富,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形式多样,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借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追求多层,有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开放包容的思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追求个性,有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讲究平等互动,有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确立民主参与意识。当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吸收、借鉴、运用不是无原则的,而是结合实际、融会贯通的。这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大力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如前所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先进军事文化是一个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先进军事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又通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文化选择与创新。或者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是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应在积极借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拓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包容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之所以能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大众需求、影响社会心态,就在于它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能广泛及时地吸收和借鉴各种有益文化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创新其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这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方面。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杆和旗帜,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保持民族风格和我军文化传统的前提下,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与市场经济和新军事变革相联系的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等思想精华并结合军事实践将其发扬光大,断丰富先进军事文化的内容,不断拓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包容力和吸引力。应在科学借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增强先进军事文化的亲和力。意识形态是文化的灵魂和血脉。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在建设过程中理所当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指引。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先进军事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先进军事文化应科学借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表现与传播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乐中寓教、乐中修德、乐中励志、乐中陶情、乐中求美、乐中育才。应在有效借鉴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与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持续提升先进军事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信息时代,谁的传播能力强,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传播就广,影响力就大。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借鉴大众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实现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以扩大影响、吸引官兵,切实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在引领风尚、教育官兵、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