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生物论文 -> 论文内容

听课,校本教研的基石

论文作者:徐少华    论文来源:原创    论文栏目:生物论文    收藏本页
听课,校本教研的基石
——浅析教师如何听课
白湖中学  徐少华
 
 九月份,教研处共组织听了十四位教师的课,听课达226人次之多,听课盛况之空前,令吾欣喜——白湖中学校本教研之风正酣。然而关注教师的参与情景却又是一翻天地:有的老师听课目的不明确,对听课内容不了解,以致于不知道听什么,该怎样听;有的老师听课是为了完成每学期要听15节课的任务,以至出现了马虎应付,只当“记录员”;有的老师听课是碍于情面,迫于压力,同年级的教师都去听,我不去不行,以至出现了抽烟、喝水、做其他事、甚至打瞌睡;有的教师听课是为了躲避集体办公,集体办公也是坐,听课也是坐,何况听课还有1元钱,这就难免有铜臭之嫌。于是,迟到者有之,早退者有之,更有甚者闲谈聊天,至于由于听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不能深入到授课教师的教学情景之中,不能作深层次的分析,那则是司空见惯,以上的情景确实令管教研工作的我深思:白湖中学校本教研之风要想兴盛不衰,就必须提高教师们的听课能力,夯实校本教研的基石。如何提高教师们的听课能力呢?26年的从教生涯告诉我:要想听好课,必须做到“三要”。即一要有目的;二要做准备;三要得要领。为此,草就这篇文章,以期对教师们的听课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斧正。
 一、听课要有目的
 为什么要去听课?这是每一个听课者首先面临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好不去听课。听课前听课者都应该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只有明确了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才能收集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达到听课的目的。
 听课的目的多种多样。有学校为了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而组织的检查听课;有学校为了评比名师而组织的评比听课(这将在十一月份进行);有学校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进展情况而组织的研讨听课;有学校为了帮助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反响大的教师提高而组织的指导听课等等(如十月份以年级组织的听月考不理想教师的课)。听课的目的不同,对听课者的要求也就不同,听课时的关注点也就不同。如:评比听课,我们就要认真地了解和掌握评比的目的、要求、标准和有关规定,熟悉听课的内容,在听课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授课者的特殊之处、闪光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全面思考,不被授课者表面上的一些东西所迷惑,具有一双慧眼,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公正地评比等级。再比如观摩听课,它要求听课者一定要端正态度,要虚心、认真、全神贯注地听和看,并仔细地做好记录,特别是有特色、有创意的地方,哪怕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话等微观方面。再就是要多与自己进行比较,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他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如果是我会怎么样处理?并及时地记下自己的思考。因为此时的思考是灵光一现,是创新的火花,是全面提高的关键。
 总之,听课的目的是多种多样,但每一次听课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把自己定位为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从而虚心地参与,专心地倾听,细心地记录,全心地思考。反之,则把自己定为活动的旁观者,局外人,应付差使,随心所欲,干扰课堂秩序,有损教师形象。
 二、听课要做准备
 听课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工作,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石,又是甄别认定教学优劣的平台,更是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质量的途径。因而在听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常言说得好“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
 首先要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教学理论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听课者只有具备了一个先进的前卫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听课的品位,才是“内行看门道”,敏锐准确地发现授课教师的长处和问题;反之则是“外行看热闹”,“瞎子摸象”,甚至说一些与教改相悖的言论而怡笑大方。因而,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教育理论,彻底摈弃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评价观。时刻关注有关学科的教改经验和论文,获取新的信息,了解和掌握该科教改的形势和教研成果,站在新的高度,提高自己听课的品位。
 其次,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本大法,它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低了标准”,新课程标准删除了一些繁、难、偏、深、旧、窄的内容。二是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是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以教论教,而是以学论教”,是从原来的“教与学的内容纲要”转到“学生学习结果纲要”。四是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也就是我们常谈到的“地方教材”“校本教研”,它给我们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活动空间。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还要转变角色,由原来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潜力的唤醒者,人生的引领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我们在听课中要始终关注授课者是否贯彻执行了新课程标准,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再就是掌握教材、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材是教学的例子,听课者只有明确了教材目标,熟悉了教材内容,抓住了教材重点,把握了教材的难点,才能听出授课者是否讲清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目标;才知道授课者是在“教教材”还是在“以教材教”。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工作经验、学识水平和风格特点,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我们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一些了解,增加听课时的针对性、客观性,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最后,听课者要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参与听课。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费心的工作。它要求听课者不但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眼、耳、手、脑都参与,可谓全身心投入。所以听课者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做到“六心”:诚心参与、虑心学习、专心倾听、细心记录、全心思考、公心评定。切忌迟到、早退、抽烟、喝水,接听手机,甚至打瞌睡等,以免打扰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听课要得要领
 听课的目的不同,准备不同,不同的教师,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我还是认为听课要得要领,这就和教学一样,“教无定法”但教学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听课的要领就是四个字“听、看、记、思”,做到“听看结合,记录详细,思寓其中”。
 所谓听。一是听授课者在课堂教学是否执行了新的课程标准,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是否把握准确,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突破;教学语言是否科学、简洁,是否具有亲和性、启发性;讲解是否清楚明白,简明扼要,有无知识性甚至科学性的错误,学生是否听得懂;提问是否富有挑战性、价值性;引导是否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是否起到启迪和鼓励的作用。二是听学生的发言语言是否清晰流畅,回答是否中肯,有创意;听学生的议论,要耳听八方,因为学生的议论往往是最真实情况的反映,是难得的一手材料。
 所谓看。首看教师,看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大方,板书是否合理,教具运用是否恰当,教法选择是否得当,引导学生是否得法,活动开展是否充分,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作业布置是否适量,处理问题是否巧妙等等;看教师是怎样组织教学,是怎样导入新课,是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又是怎样捕捉合适的时机教育学生;看教师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教案或自己的思路上,只顾自己唱主角,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为学生服务;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冷淡,不耐烦,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经常指责批评,还是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尊重,帮助,赞赏学生;看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还是只顾及少数学生……还有许多要看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次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了,是否主动参与了,是否真正参与了。所谓全员参与就是看授课者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踊跃发言,课堂纪律怎样,有无开小差的现象等等。所谓主动参与,就是看授课者是否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是否和谐,思维是否活跃,讨论是否热烈,活动是否充分,学生是否主动提出问题等等;所谓真正参与了,也就是参与的质量高低,就是看授课者是否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看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情绪是否激昂,神态是否投入,听讲是否专心,回答问题是否中肯,有创意,发言的语言是否清晰、有条理等。再看课堂。看授课者整个课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组织教学的方式是否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是否开展了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有利于教学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的纪律是否有序,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气氛是否和谐等等。这里特别强调听课者一定要独具慧眼,认破那些“形式轰轰烈烈”,“内容空空洞洞”的假象。
 所谓“记”,就是做听课记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是前面“听”、“看”的体现,是后面“思”的依据,记录一定要做详细。由于听课的目的不同,记录的内容和重点也就有所不同;由于各人的习惯不同,记录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这里我只是强调三点:一是记录要抓住重点,不能“有言必录”,面面俱到,不得要领;不能因为“记”而忽略了“听”和“看”,更无于暇“思”。二是记录文字一定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提高记录的速度,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或只记录一两个提示性关键词。三是要及时整理笔记。因为听课时时间紧,记录难免字迹潦草,有时来不及把细节记录下来,只大概地记一两个提示性关键词,如果不及时整理,时间一长,难免就回忆不起来,这样就会损失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思,就是在听课过程中或听课后针对课堂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闪光点”或“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思考,我只是想强调二点。一是思要设身处地,即要入角色。要么进入“学生”角色,充当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思考授课者心中有没有学生,备课时是否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要么进入“教师”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想:这课要是由我来教该怎样上?这里要注意两点:一不要高格调地挑剔,求全责备,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不要低格调地同情,委曲求全,找不到短处,无原则地迁就讲课者的缺点和问题。二是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来思考,给讲课者的“内光点”找到依据,找出闪光的根源和实质;给“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总之,对课堂教学情况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观摩上,要善于通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这才是听课的最高境界。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