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文内容

从“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_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马克思主义论文    收藏本页
作者:杨学功   全球化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化。或者说,能够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与其他时代区别开来的,就是整个人类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由相互交往而形成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赖状态中的历史画面。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评价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根本性姆制纾谌蚧母拍睢⒛谌荨⒈硐帧⑻卣鳌⒈局省⒑蠊投圆叩任侍馍希段创锍梢恢碌囊饧1臼榍懊娓髡乱丫月砜怂嫉摹笆澜缋贰崩砺劢辛吮冉舷晗傅奶教郑衷谛枰得鞯氖牵郝砜怂嫉摹笆澜缋贰崩砺塾胛颐墙裉焖致鄣摹叭蚧笔鞘裁垂叵担柯砜怂妓枋龅摹笆澜缋贰庇虢裉斓摹叭蚧敝溆形蘩返牧担看佣裉斓摹叭蚧碧致凼欠窨梢源勇砜怂嫉摹笆澜缋贰崩砺壑醒扒蠛侠淼淖试矗?nbsp;
    我们认为,虽然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与今天在狭义上使用的“全球化”概念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二者之间有着历史的联系。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时代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全球化的概念和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


    今天的全球化是历史上与之相似的社会变迁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全球化的概念,这包括对全球化的起始时间、发源地及其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厘定。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到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新特点,而这有赖于将今天的全球化与历史上的全球化(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进行比较。弄清全球化的概念,把握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是进一步探讨有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无论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发展趋势,还是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都发源于西方,有关全球化的理论探讨也是首先在西方学术界开展起来的。但是,全球化的实际影响绝不会局限于西方,而必然扩展到世界范围,全球化的字面意思就是世界化。事实上,虽然20世纪60-70年代才出现“全球的”(global)、“全球性”等用语,到80年代中期才正式形成“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但80年代以来,这个概念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乃至国际关系、军事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①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传播和使用,并逐步演变为一个描述人类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概念。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也达到了高潮,并且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乃至公众和媒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人们对全球化的反应也各式各样,议论纷纷。仅就中国的情况来看,80年代在全球化问题上还几乎听不到中国学者的声音,但90年代后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召开的全国规模的以全球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就在10次以上;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收录的各种报刊上发表的以全球化为题目的文章,从1994年到2001年,高达3000多篇,这些文章几乎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有的还涉及到某些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数字不能说明一切,但它足以表明,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要建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为了确立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正确方略,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理性、冷静、清醒与自觉,应该说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任何理论或学科的建构来说,概念问题都是真正的起点。要建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确立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正确方略,都应该从弄清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开始。

    1.全球化的概念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有人据此把全球化划分为三个时期:1450-1815年,是全球化孕育和形成时期;1815-1917年,是巩固时期;1917年至今,是加强时期。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变化的趋势。
    如上所述,与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名词如“全球的”、“全球性”等等,在英语世界的语汇中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而“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概念是在80年代中期才正式形成的②, 以至1991年出版的《牛津新词词典》,仍然把“global”(全球的)作为新词收入。但是,概念是对事物的反映,与事物本身的实际存在相比较,概念的形成往往是滞后的,就像我们并不是在有了语言的概念之后才学会说话,有了营养的概念之后才懂得消化一样。从这种意义上看,全球化的实际存在肯定早于“全球化”概念的形成。诚然,由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正在进行和发展中的过程,很多东西还处在变动之中,还没有最后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就要给“全球化”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但是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大体明确的认识又是绝对必需的。在全球化讨论中,确立一个内涵准确外延清晰的“全球化”概念是讨论的基本前提。
    由于全球化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现实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也各式各样,因此在全球化讨论中存在着诸多在内涵和外延上交叉吻合或互有差异的“全球化”概念。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综合相关文献,简要介绍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概念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
    (1)施密特对全球化的描述。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1998年出版了《全球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挑战》一书,本书对全球化现象作了具体描述。施密特认为 ,全球化既是一个实践政治命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命题,还是一个思想文化命题。他列举了世界性的人口爆炸和环境破坏,参与世界经济的国家日益增多,贸易、资本流通和金融流通的自由程度迅速提高,技术进步及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岗位从传统工业国家转移到新兴工业国家,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种文化、文明之间存在着发生冲突的危险等多方面的事例,说明“在20世纪的进程中,世界五大洲之间 、近200个国家之间的交融和交往发生了巨大的量的飞跃,同时也发生了重大的质的飞跃。总的说来,2000年的世界与1900年的世界的差别,要比1900年的世界与1800年的世界的差别大得多;现代交通技术(不仅包括飞机,也包括集装箱运输船和大型油轮)、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贸易技术以及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发展势头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加速,在20世纪的历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的下半叶则明显加快。”①
    施密特把全球化笼统地界定为世界五大洲之间、各国之间联系与接触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巨大飞跃,但他没有给全球化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2)达伦多夫对全球化原因的分析。德裔英籍学者、曾经担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的著名自由主义政论家拉尔夫·达伦多夫1998年发表了《论全球化》一文,分析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达伦多夫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危机,80年代的核武器辩论 (特别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后),使人们产生了全球意识。“信息革命把人类居住的整个世界变成现实的空间。从电话经过电子计算机到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道路消除了人们的空间界限,这是以前的任何技术发展所无法实现的。”他强调,除了技术因素以外,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放松控制、私有化、自由化 )是推进全球化的前提条件。“新的技术能力首先是在一种广泛流行的放松控制的气氛中实现的。”“这种情绪在大国中,首先是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中渗透,但是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美元作为拟议的储备货币身份的终结——1971年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价——是一个重要步骤。伴随汇率浮动开始了一个至少有利于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而且开始了两个贸易自由化的多轮谈判。当时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乌拉圭回合在某种范围内还包括了服务业。它导致了一个新的调节机构的出现,这就是 1945年人们曾? ψ非螅堑笔焙廖藿峁氖澜缇匙橹蛘呤澜缑骋鬃橹!痹谡庵痔跫拢澜缇梅⑸司薮蟊浠!霸?nbsp;90年代经济发展不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事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事业。”②
    达伦多夫同样没有对全球化作出明确定义,但是他比较具体地分析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此外,他还批评了人们对于全球化的片面认识,从多方面分析了全球化的后果。
    (3)哈贝马斯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德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1998年发表了《超越民族国家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问题》一文,明确地把经济全球化界定为“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变”。哈贝马斯认为,对于经济全球化必须要作出概念的专门界定,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目前人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四个显示指标:
    第一,国际贸易在地域上的扩大,相互作用的密集程度日益增多。首先是工业商品的贸易,把各个局部市场上的各国国民经济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个世界经济的附属品。与此同时,这种贸易的结构组成也在发生变化:新的通讯交往技术的引进使得各大洲之间能够借助服务业进行国际贸易,在相隔很远的地方进行生产、储存与消费 (如软件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第二,金融市场的国际网络化促进了短期投资,加快了资本流通。运动中的资本很容易摆脱各国税务机构的干预,在国际交易所的压力下,政府陷于一种局外人的地位,这些交易所可以对于各国政府的利率政策、财政预算政策等方面的决策作出反应。结果使得外汇投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