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其他论文 -> 其他 -> 论文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其他    收藏本页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遵循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进行培养。
  关键词:
  创新、培养、想做、敢做、会做
  引言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英文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我认为通俗一点应该是在旧的事物中发现当中新的属性,并根据需求,重新排列,优化组合,使之成为另一种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根据我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遵循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进行培养。
  1 想做
  想做,也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有对教材、教法进行创新这个意念,这是一种创新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何使学生“想做”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1.1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操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了同心圆场地进行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自己创新体育小器材的兴趣。
  (2)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要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要改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希望,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
  1.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的重要性已达到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2)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小石子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3)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充满幻想的时期,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幻想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我们教育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幻想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与成功。
  2 敢做
  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创新的意识、意念,那么我们就得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践,就得让敢于去完成他头脑中的创新想法。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有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体的才有创新。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学会“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那么学生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你教什么我学什么,你考什么我练什么”。学生的个性将被“压榨”成共性,扼制了学生创新动力。所以,让学生敢于创新就必须“宽容”学生的一些良性错误、争吵。课堂上多给学生发问、争辩的机会,突出学生个性,唤醒学生个体创新的潜在意识;给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空间。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尝试创新探索的乐趣,体验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例如:有时在进行游戏时,我并没有象以前那样讲解游戏方法、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游戏。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给每个组一些器材,然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教师分配的器材进行游戏(游戏由各组自行设计),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比,评选出组织和设计得最好的游戏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普遍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能积极的开动脑筋,并且设计出不少具有儿童特点的趣味性游戏,如《切西瓜》、《开锁》、《抢救同伴》。
  3 会做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里视为目标“不需要教”指的是独立学习能力。因而学生创新还不能停留在“想做”和“敢做”的阶段,我们还必须使学生的创新达到“会做”的阶段,即能达到独立创新阶段。要求学生“会做”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 1 提高学生创新的基本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所需的知识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知识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我们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等。其次是培养学生用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基本属性,利用它们的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组合、重新排列、迁移提高等。)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2 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结论”;“问题——探索——结论”的方法,增加训练,反复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结论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样的、多样性的。因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按照“台阶式”一步一步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响应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参考文献】
[1] 《试析现代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中国学校体育 2003.03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2
[3] 《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北京教育 2001.08
[4]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教育 2002.05

2003年12月12日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