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于11月11-12日在福州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五”水利信息化工作经验,表彰水利信息化先进单位,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十一五”和近期水利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快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步伐。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信息办、财政部等单位的领导,水利部主要业务司(局)、各省水利厅(局)分管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领导及信息办(中心)具体从事信息建设与管理的负责人。
水利部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胡四一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电子办司长赵晓凡介绍了全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财政部农财司副司长曹广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水利部总工,水利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宁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精神
1、总结了“十五”建设成就和六条成功经验。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基础数据库开发、水利信息公众服务、行业管理等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防汛抗灾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用“六个坚持”概括水利信息化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坚持以统一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业务需求为牵引,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坚持以平台共用为手段,促进资源共享;坚持以加强管理为保障,重视安全体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营造良好环境。
2、分析了水利信息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4条措施。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当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畅。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明确了水利信息化管理和协调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落实情况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管理和协调部门职责不清晰、任务不明确;一些单位的信息中心多年落实不了编制;信息化规划难以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缺少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审核。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管理的各自为营现象仍比较严重,一些单位的信息和网络等资源分散管理,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建设资金投入不充足。近年来,虽然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资金投入的渠道不固定、信息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难以落实等原因,总体来说,在水利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还难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的实际需要,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深入。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水利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综合分析水利信息资源开发的范围、应用的规模、服务的对象、共享的程度、相关的政策、统一的标准、信息的量级、数据的维护、持续的发展等多个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还相当薄弱。这是水利信息化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四是资源整合成效不显著。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但在整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项目成果归属问题、建设标准不统一,加之技术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无整体优势等现象,资源整合难度大,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整体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五是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各类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继实施,信息系统对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但由于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很多系统功能难以发挥,故障频发,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管理维护好已建的信息系统,确保其长期正常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六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不落实、人才队伍不稳定等原因,水利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难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会议也提出四条具体措施。
一是理顺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要进一步研究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体制问题,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保障。要明确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落实职能,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立项、协调、管理、监督等工作职能。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抓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立项审查、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开展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业务优势和信息化职能机构的技术优势,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共享,坚决避免重复立项、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现象,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二是建立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运行维护经费。要着力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要高度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保证已建系统充分发挥效益上下功夫。各单位要尽快理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要加快水利信息化运行维护定额的编制工作,规范运行维护费的申请和审批。要注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资源整合,逐步实行统一的运行维护管理,避免资源和人才浪费,更好地发挥效益。要多渠道落实运行维护经费,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运行维护市场化和投资来源多元化等模式。
三是加强技术合作与引进,注重成果推广应用。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工程,科技含量高,实施难度大,要积极利用国家“863”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平台、“948”网格计算技术等科研成果,大力推动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构建。要加强成熟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试点,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多个单位有共性需求的应用系统,要争取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个性定制、推广应用;对于一些技术先进、效果显著的成果和通用软件,要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加强水利信息化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是推进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根据水利人才培训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管理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广度,形成“信息化人才熟悉水利、水利工作人员掌握应用”的良好局面。要结合专题培训、技术讲座、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各种渠道加强人才的培训。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人才引进,更要注重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要着眼长远,也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要将信息化、电子政务方面的培训纳入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人员的应用水平。
3、明确了“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确定近一段时期所要完成了8项具体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信息化工作全局,按照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围绕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全面共享,努力为解决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严重等水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国家、流域、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
基本思路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丰富信息源,有效缓解业务应用中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依托关键技术开发、试验和示范系统建设,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业务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性难题,将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日常业务工作中,以信息化提升水利行政效率,提高水利行政决策水平;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的建设,完善标准、政策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拓宽信息化建设投资渠道,力求在投资体制上有所创新,加快水利信息化进程。
为完成“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近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二是抓紧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四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五是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六是完善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七是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八是启动和推进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不紧要完成上述系统的建设,还要抓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业务系统、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水文综合业务系统和流域特色业务应用系统等项目的立项和启动,全面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