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暑期“三下乡”活动汇报
七月如火,流光溢彩,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为响应上级组织号召,以胡锦涛总书记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宣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基层调研等方面开展活动,由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2名辅导老师和5名学生组成的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奔赴威海文登市小观镇万家寨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切实做到“两个到位”
系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往年经验,本着切实做好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做到“两个到位”,即组织到位、行动到位。
带队辅导老师早着手、早准备,提前在全系选拔品学兼优的同学,组成服务队伍,从人员上得到保证。我系也多次召开针对性会议,就本次活动的性质、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了动员,使队员们从思想上重视,从组织上到位、行动上到位。系领导还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就下乡实践服务内容、调研课题、设备仪器使用、安全等问题对服务队进行了培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人而易,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岗,真正地做到了“组织到位”。
服务队辅导老师和队员们积极筹划,针对下乡期间的活动安排,根据调查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和调查对象制订了调查方案,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制作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为了规范服务队活动期间的日常行为,服务队还制定了《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规范守则》、《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活动时间安排表》、《山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问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宣传单》使同学们有章可循,提高了活动的目的性和规范性。
二、 目的明确,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服务队紧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在各项活动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服务基层与锻炼成长相结合,考察调研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了“三个结合”。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队员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精神和国家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目的性,丰富了队员们的社会阅历,增长了社会实践知识,提高了认知能力,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服务队以与当地群众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调查有关重要精神和国家的有关新政策在基层干部中的贯彻和落实情况,了解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万家寨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着服务基层与增知识、长才干相结合的服务要求,通过走访和调查,与广大群众交流沟通,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了党员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号召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的为农村发展及提高广大农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实际行动。同学们也感受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民群众利用科技知识,在水产养殖业方面获得了可喜收益,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他们将用科技知识进一步武装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
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重要精神为指导,用正确的理论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对万家寨村新兴旅游及配套项目开发的参观和调研,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思想政治及精神文化建设。使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国家的富民政策在农村基层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 组织系列活动,努力做到“四个落实”
活动中服务队把政策宣传、课题调研、组织活动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方法、落实到了行动、落实到了自身,落实到了效果,努力做到“四个落实”。
1、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
宣讲国家政策,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重点。服务队制订了多套宣传方案,对于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 “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精神和国家政策提前制作了宣传单,队员们不怕辛苦,走访到户,进行发放,认真宣传。同时,我们还以“新时代·新农村”为主题,制作了一期黑板报,主要宣传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板报主题鲜明突出,版面设计新颖大方,整个制作过程简短精确,体现出我系学生干部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受到村委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获取第一手资料
威海文登市小观镇万家寨村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文登西南边境,北依爬山,南临黄海,东西各由母猪河、黄垒河环托,是一个以传统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要经济的小渔村,占地900余亩,全村人口85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约4500元。当地政府刚刚出台政策,投资以“渔家乐”形式为主的旅游产业链,所以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海边渔船,走进农家、坐访街巷,以调查问卷、走访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当地的人文、经济、环境、基础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在走访的280多户人家收回的468份调查问卷中,及时发现并总结出群众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比如说:时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问题;政府占用农民耕地的补偿问题;关于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队员们进行了资料汇总和深入的讨论,及时形成文字型材料,并通过合理渠道递呈有关部门,最大限度把活动效果落实到实处。
3、科技文化下乡,为当地群众献上一道丰盛的科技文化大餐
科技文化下乡,不仅是大学生下乡实践的重点项目,同时,又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风采,是一次展现自我,勇于实践的好机会,为同学们进行实践和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服务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携带的相关仪器、设备,为当地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知识普及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时刻履行我院“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真、务实”的校风和“敬业、严谨”的教风,认真备课,准备充分,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活动期间,我们还精心准备和挑选了多部具有爱国教育意义和反映农村建设的,如《世纪之交的三农问题》、《在太行山上》等优秀影片,利用晚上时间为群众放映,容纳300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有的村民甚至站在窗外看完整场放映,场面异常火暴。放映过程中,队员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4、从自身做起,倡导全民健身
活动中,服务队注重自身形象,从自我做起。在整个活动期间,服务队一直坚持晨练,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下乡期间,服务队每天坚持例会制度,活动前例会布置当天活动安排;每天例会,及时总结一天工作,汇总材料,反思不足,整理成文。
四、重新集合,及时总结,真正做到了“五个提高”
回校后,队员们不顾旅途疲劳,主动提出重新集合,及时对实践材料进行汇总、整理,结合活动中自身的真实感受,完成个人总结和论文课题。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自身对于社会热点的政治敏锐性;提高了对于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提高了对 “校风”、“学风”、“教风”新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对自身学习和政治修养的更高要求。
本次活动受到了山东青年报、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活动期间,服务队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特别是在活动后,队员们把这次实践活动的真实感受和收获,以第一人称“我们”整理成了一篇感人的活动札记,被济南日报以“我们还会再回来”为题进行了刊登。
一周时间虽然短暂,但其中有辛酸、有幸福,有汗水,更有充实和快乐……无论是第一次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还是已经多次参加的老队员,队员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渠道感受着那一种谁都无法表达的情感!忘不了我们第一天到的时候,当地村民为我们端上的热腾腾的饭菜;忘不了活动中,队员们那份执着与投入;忘不了每次活动前,一遍遍一丝不苟地准备;更忘不了任务完成后那份满足和幸福的笑……太多的忘不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定格、沉淀!
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服务队队员之间、服务队与乡亲们结下的友谊却是永恒,我们心相连,我们的手紧紧相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