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实习报告 -> 入党入团 -> 全国两会 -> 范文内容

2012年全国“两会”学习材料

范文作者:本站    范文来源:本站整理    范文栏目:全国两会    收藏本页
党员学习材料 
 2012年全国“两会”学习材料
一、什么是两会
“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1、人民代表大会五年一届,在五年中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会议。如今年是十一届全国人大(2008年—2013年)的第四年,因此今年的会议名称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十一届人大总共要召开五次会议。此处应区别于党的会议,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是第三次,中是指中央委员会。
2、十一届人大 吴邦国任委员长。所以,吴邦国主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3、政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1、关键词:“就业优先”“同步增长”“广覆盖”“保障性住房”“攻坚战”“目标4%”“人口结构”“进步”“幸福”“理念转变”“民生时代”。
2、2011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更好发挥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颁布实施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广污水处理回用。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海洋污染治理。
  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
  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
  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
  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
  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三、两会精神解读
1、2011年释放一个最重要的“民富”信号:“稳定物价”成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将要制定一部最让人期盼的“民富”法律:《基本住房保障法》
  “十二五”规划有一个最划时代的提法:居民增收速度不低于GDP增长速度
总理在报告中表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十二五”规划(草案)昨天也首次亮相。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高级官员曾表示,“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五年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本报曾以《十二五有望定调“民富五年”》为题进行了报道),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让这份规划格外引人注目。
总理的报告正式确立了“民富优先”的大战略,从此,“向民富转型”从民间和学界的呼吁,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上升为整个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为之奋斗的国家目标。
2、今年两会几个“最” 
最重要的信号
  宏观调控十大措施,稳物价为首
  在报告中,温总理提出了今年宏观调控的十大措施。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总理原声回放】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点评】物价是“天大的事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直接与物价相关。当前,国际国内环境都异常复杂,通胀的危险一直徘徊在我们眼前。如果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那么普通公众就无法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民富”就成了无本之木。
  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措施的第一位,说明政府对稳物价的重视程度,这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多见。显然,政府认为,稳定与普通百姓更直接相关的物价水平,是最为重要的任务。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确立“民富优先”最重要的信号。
  最直接的表述
  提高工资收入,减轻税收负担
  报告对“收入分配”的阐述中,直接提出了最实在的措施: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基本收入,降低税负。
  【总理原声回放】
  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点评】对比去年政府报告中“收入分配”一节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变化:更直接。去年的提法是“双提高”,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今年直接就讲“提高工资收入”、“降低税负”。这一增一降,对老百姓来说,是最为直接的增收办法。在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面对一个宏大的收入分配改革话题,用如此通俗直接的提法,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堪称是对“民富优先”最直接的表述。
  最期盼的法律
  基本住房保障法将制定
  十二五规划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国家将立法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对不同收入群体将采取租、售不同的住房政策。
  【规划原文】
  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将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健全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合理引导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点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年初时表示,今年建1000万套保障住房是硬任务。保障性住房从短期看可以缓解住房的供求矛盾,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手段。长期来看,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可调节社会公平。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漏洞,如房屋质量问题,审核不规范、分配不公问题,转租问题等。这就需要加强管理,完善监督、处罚和退出机制。当前,监督和管理主要靠政令,而我们知道,最“硬”的监督办法,是立法。从规划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即将制定的《基本住房保障法》不仅有罚则,还将对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福利有明文规定。将“廉租公租租售结合”的保障链条写入法律后,困扰多时的“夹心层”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而骗购经适房等等,也将有处罚的“硬杠杠”,甚至连“土地财政”等深层次问题,也有得到解决的希望。政府给力住房保障,等于给民众减负,“民富”的路程显然要轻松很多。相信这会是一部我们最期盼的法律。
  最给力的约束
  “房产调控问责制”首次写入报告
  楼市能不能调控到健康状态,将成为地方政府的硬性问责目标。中行行长表示,只有问责,房价才能控制住。
  【总理原声回放】
  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点评】这一段话,得到了持续时间很长的掌声。对于房产的调控,这几年的工作报告都有提及,但是,将“调控不力问责政府”的文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首次。
  无需多言,在当下,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大问题,而且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只靠信贷、税收政策来解决房价问题,远远不够。所以这次的房价问责,提出了和以前“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一样的手段,就是不仅仅以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表示,不问责,房价控制不住。而房价控制不住,那么“啃老”、“蚁族”、“房奴”、“蜗居”等等现象就会持续下去,这显然是“民富”的大敌。如果让普通家庭透支几十年的收入就仅仅为了一套房,那么不仅这家人的生活质量受影响,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内需的拉动。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必要时使用行政手段”,也在此体现。
 “十二五”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GDP增速指标降 居民收入指标升
  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从7.5%降低至7%,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从5%提升至7%以上,并且加了一个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长按照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
  “十五”计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为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为5%左右;“九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为5%左右。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指标一降一升之间,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国家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十二五规划具体解读见本报A6版)
 最突破性的数字
  全国“城里人”将占人口一半以上
  总理报告中还提到了一个数字: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客观存在的事实。占人口基数很大的农民不富,那么“民富”的目标就要受重大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重要的一条解决措施,就是“城镇化”。值得注意的是,总理报告中还提出了尊重农民进城自主权和保护农民合法地权,这是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后顾之忧的全盘考虑,其落脚点还是在“民富”。
 
四、八大相关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总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不可能由全国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一切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权组织形式,既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解决由人民一起直接决定国家大事所引起的困难,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挥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后实现形式。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3.人民和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大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义务听取人民意见、反映群众呼声;人民有权向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努力等。
5. “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等等。
6. 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1)根本原因: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
关注民生问题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8.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1)国家和社会:①在经济上,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②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③在文化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等。
(2)青少年: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小养成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的忧患意识;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心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为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问题献计献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