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99年4月、2001年2月和5月先后就此题撰写的三篇论文(以下简称《一论》、《再论》、《三论》)[注1]里,都曾对由物质生产萎缩、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恶性膨胀这两个方面组成的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做过说明。现在再就它的发展现状做简要补充说明。
关于美国物质生产或曰实体经济萎缩的现状,本文在下面有关部分将要提到。此处只说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
截至2001年8月止,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下:
堤坝:全国各条河流上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堤坝达2100座以上。仅在最近两年,堤坝溃决的事件就发生了61起。
道路:全国1/3的公路处于损坏或待修状态。道路损坏导致的人员死亡平均每年高达13800人。
桥梁:据联邦公路管理局判断,截至1998年,全国约29%的桥梁处于结构缺陷或功能老化状态,其中许多都已不能使用。
城市公共交通:全国94%里程的城市公共交通线靠公共汽车,轻轨铁路和地铁严重不足。
航空运输:最近10年来,全国空运增加了37%,但机场设施仅扩充了1%。2000年,由于机场跑道严重不足,起、降的飞机接近相撞的事件发生了429起。
学校:全国75%的校舍设施过于陈旧或过分拥挤,不能应付需要。
饮用水:全国54000社区中相当一部分的供水系统已经或接近过时;其中一部分供水带有病菌或寄生虫。
污水处理:全国16000污水处理系统超负荷运转;一些城市的下水道构筑年限已满100年,未经修理;全国35%到45%的地表水已不符合使用标准。[注2]
上述情况,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
现在再说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由包括“对冲基金”、“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组成的美国金融赌博业、亦即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在《一论》里说过,截止于1998年6月底,美国各种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总金额为45万亿美元。33个月之后,即2001年3月,它们拥有的金融衍生品总金额就上升到85万亿美元。[注3]从2000年7月到2001年6月,仅美国银行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即增加了24%,达到48万亿美元。[注4]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25章里,以银行的存、贷款运转速度为据,论述了“信用和虚拟资本”。[注5]马克思这部巨著的手稿,是他在1883年逝世前拟就,由他的战友恩格斯事后整理,于1894年出版的。当时,所谓金融衍生品交易还连一点影子也没有。这种金融赌博,是在《资本论》第三卷出版100年以后才在美国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在从事大规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今日之美国,“虚拟资本”的规模比马克思当时所作的论述高出了成千、上万倍。
此事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以美国最大的银行杰·普·摩根-大通银行公司为例。2000年年底,这家银行公司拥有的资产为7150亿美元,发放的贷款为2120亿美元,拥有的股本为420亿美元,而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即达245000亿美元。这就是说,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金额等于它的全部资产的34倍,等于它发放的全部贷款的116倍,等于它的全部股本的580倍。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一旦它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亏损1/580,就等于把它拥有的全部股本一扫而光!美国银行界1994年发生的银行家信托公司(它是美国著名的一家大银行)破产,被德意志银行收购;2000年,杰·普·摩根银行(它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摩根财团的核心)濒临破产,被大通银行兼并,都是由于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发生亏损的结果。1998年,美国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也是由于经营金融衍生品发生巨额亏损的结果。[注6]
“9.11事件”的后果之一,是它对美国金融界的严重打击。在纽约那两幢高耸入云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里设有分支单位的美国金融机构,包括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美林投资银行、莱曼兄弟投资银行以及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还有不少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外国银行。特别严重的是,由纽约清算协会为纽约地区银行界设立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被摧毁。它的计算机系统专门用于清算美国国内和国际银行间的支付关系。美国、西欧、日本的各大银行都使用这个系统。它每天处理的清算业务达242000笔,通过它转移的资金平均每天高达12万亿美元,包括在世界各国间全部美元支付总额的95%。这个系统被摧毁,不仅打乱了美国的金融业务,包括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而且也使国际金融系统发生连锁反应,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险境之中。[注7]。
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与人类生产活动毫无关系的一种金融赌博。
上述事实说明,第一,这种金融赌博业的空前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第二,这种规模庞大的金融赌博具有高度的虚弱性;第三,这种金融赌博业的大规模发展,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关于美国股市,我在《三论》里曾说过两点。第一,我当时指出,在目前美国经济形势下,股市出现“双泡沫”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已为半年多来的事实所证实。在此期间,美国股市走势的态势虽然随着各种经济信息、上市公司盈亏信息以及“反恐怖战争”的影响而时起时伏,时涨时落,但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原地,变化不大。第二,我当时指出,由于股市暴跌,从2000年3月到2001年4月中旬,美国股市投资人一共损失了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迄今为止的最新数字是,丛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总值从18万亿美元降到11万亿美元[注8];也就是说,美国股市投资人损失的金融资产仍为7万亿美元。到2001年12月中旬,尽管美国政府大幅度增加军费,从事“反恐怖战争”,导致军工生产增加,军工企业股票价格上扬,但美国股市的总体形态基本上仍然是如此。
在低利率的条件下,股市本来是有可能大幅度上升的。但这一次,由于美国经济的整体严重虚弱,这种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
空前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陷于崩溃状态和股市大量金融资产灰飞烟灭,反过来又要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打击。
二,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进入恶化阶段
由私人出面主持、国私出资合营的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是美国朝野承认的“经济衰退”权威验收机构。美国发生的“经济衰退”或曰经济危机是否真实,及其起、止时间,严重程度,等等,要由它察看、验收,经过它通过、认可,才算定论。
2001年9月26日,这个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发表公报,裁定2001年3月为美国经济活动的高峰,也就是一场新的“经济衰退”的开始。公报就此裁定解释了三点。第一,“一场衰退就是整个经济活动发生的持续若干个月份的明显下降,尤其是工业生产、就业人数、居民实际收入以及批发、零售商业的显著下降。”第二,“一场衰退必须包括产出量和就业人数的大量下降。”“2001年3月,就业人数达到高峰,随之下降。”到同年10月,“累计的就业人数已经下降了约0.7%,已相当于一场通常衰退的降幅2/3。”工业生产“在2000年9月已达到高峰,这个指数在随后的12个月里持续下降,降幅已接近6%,超过了此前多次衰退的平均降幅4.6%。”第三,在裁定此次“衰退”时,委员会采用了按月统计的指数,“没有给予国内生产总值以过多的重视,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只按季度计算,而且它还要经过多次、大幅度修正;”而“按月计算的指数则很少需要修正。”[注9]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主席罗伯特·霍尔早在2001年6月18日,就曾就此次“衰退”的鉴定方法做过公开说明。[注10]
那么,霍尔先生为什么要在该委员会对这场“衰退”正式做出裁定的三个月之前就这次鉴定方法做出说明呢?
这是因为,该委员会对此次鉴定方法作了修改,其方法与以往历次都不相同。
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该委员会以往都是由7位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学家组成,这次只有6位。
第二,该委员会过去鉴定“经济衰退”,是以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两个季度或以上为标准。这次既不按季度,也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而是按月计算;计算的内容包括工业生产、就业人数、居民实际收入和批发、零售商业的现实状况,其中又特别强调了就业人数和工业生产状况。
第三,该委员会过去是在一场“经济衰退”结束以后才做鉴定,裁定“衰退”的起、止时间;此次是在“衰退”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就提前做出鉴定,而且只指出了这场“衰退”的开始时间,不说“衰退”何时结束。
第四,该委员会此次对“衰退”采用了“高峰”和“低谷”的提法,这与过去也是有所区别的。
应当指出,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这次改变鉴定方法,含有合理成分。这是因为,它此次强调了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特别是它重视了工人阶级的就业状况和居民实际收入状况。这些都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该委员会这次抛弃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鉴定“衰退”的标准,这又是不合理的。因为尽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含有相当大部分的虚拟经济成分,但它毕竟是衡量国民经济综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