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思想道德论文 -> 论文内容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思想道德论文    收藏本页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子校  平  忻

 [关键词]德育实质德育工作实效性基本对策与方法

[摘要]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依据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认识。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出现发展中不平衡矛盾。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青少年学生是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言论自由。国家不但提倡有益的东西存在,同时也允许无害的东西存在。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不再简单地用姓“资”还是姓“社”来判断是非,一切用“三个有利于”来做为判断标准。这需要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两千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五十年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中,五颜六色,纷繁复杂。在这种丰富的、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念的矛盾时不时发生冲突。如何探求青少年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②“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一段时期以来,受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中的严重两极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认为高考或中考无望的)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的地步,导致问题学生增多。其表现为:校园早恋,无故旷课、打架斗殴、厌恶学习、校园暴力……等。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趋势,且犯罪的成人化倾向严重,手段残暴恶劣。例如;浙江的一名“优秀”学生因忍受不了成绩(名次)下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亲生母亲;去年又惊闻,在2000年高考发榜的前一天,辽宁本溪一名曾品学兼优的高三女生因高考估分与自己原水平有差距,自认为未考好而上吊自杀(待发榜时,她的分数高出省重点分数线30多分);还有,许多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惨剧,时不时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党中央震惊,令全社会震惊,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③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同步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辩别意识和能力,可有选择的接受信息。而青少年的身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乐,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④普遍存在5+2≤7的现象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不同步或要求不一致甚至脱节,使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5+2≤7的现象。即学生在校5天和在社会中的2天表现不一致,显示出学生的双重人格。例如: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中要求学生要爱劳动,从一年级起就有一课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孩子回到家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由于目前计划生育的国策,城市家庭中几乎全部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要说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洗碗、扫地、打扫卫生等家务,就是自己最基本的洗袜子、洗手绢等小事也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包办代替的。当然有的不是孩子不想干,而是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干。在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劳动等),而在家你让我干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干,我不会干)。于是心灵上的迷惑使孩子形成了双重人格。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甚至发展到有的家长到校帮孩子值日,替孩子写作业,背书包等现象。“现代书童”的现象的出现应该说是今天教育的一种悲哀。记得有一幅漫画叫做《教育的尴尬》,其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清洁工人在扫马路,路上走来一个年轻的妈妈,她用手牵着自己的孩子一边走,一边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学习,要不就得像她一样整天扫马路”。可想而知,在这种家教环境下,再谈“劳动光荣”,德育教育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

2、问题存在的理论分析

①人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都要经过从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孩子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因此,他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现实。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下,脱离实际。德育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如:在课程改革之前,曾一度出现过: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教育;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德育“错位”,使德育目标分层不合理,学生难以理解、内化。因此,在指导每个学生从内化到外化成自己行为时,学生不知啥是好,啥是坏,也不知道该干啥,怎样干的现象,因而在德育目标面前无所适从,收不到应有的实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后,这些问题相信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②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道德观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和塑造

人。这个“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自然人。教育最终是要培养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德育不是空泛的说教,其功能是要弘扬人性,使人回归自然,充满爱心。目前,许多先进的国家在社会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都日益趋向这种社会人文主义的大道德观念,提高人文素质。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通常人们把人文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类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个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个人智力、品德、情感、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试想,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仅仅单纯有生物的一面而无任何道德行为的约束的话,那么他为了生存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那样“人”性与“兽”性还有多大区别呢?因此,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