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论文内容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综述_音乐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音乐论文    收藏本页

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邹建平教授主持;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冯健亲教授、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先后在开幕式、闭幕式致词。随着我国音乐学学科研  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吸收和借鉴,在当代音乐学的研究中  ,显得尤其重要。也正是在这种共识的学术氛围下,与会的代表就音乐学的整体构架及  未来发展、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音乐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学术创新、学术规范等方面展  开了讨论。
一、从音乐学研究的宏观总体视角出发,于润洋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果  只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从长远来看,是要付出代价的。研究音乐的理论,中国有几千  年的历史传统,但作为近代意义上的学科发展,其时间并不长。严格地按照近代音乐学  学科体系的发展来算,应该是从建国以后音乐学系的建立,突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20  多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音乐学的学科体系,中国音乐学的总体学科框架已经形成。  音乐学学科是属于理论思维的范畴,如果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要发展,缺少了音乐学的  理论也是很难达到高峰的。”赵宋光认为:“任何学术科目的建设,都需要有社会分工  ,由群体协作。像音乐学这样一个相关领域异常多样的艺术学学科,更是如此。经过漫  长的历史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音乐学研究事实上已经形成细密的分工。但是,  分工的细密却又往往使研究者视野狭窄,渐渐远离了对于研究对象的完整理解,各种见  解彼此隔阂,乃至互相贬低,无谓争吵。这就迫切需要在被分工划开的群体之间加强沟  通,寻找共同话语,开展群体协作。”张前认为:“我们需要诚实的态度,老老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翻译、介绍和研究人家的第一手资料,把西方一百五十多年来最具  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翻译过来,认真地加以研究,这样才会学到人家的真东西  ,也才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并提出:“扩展音乐学研究的范围,开拓新的研究  方法,把单科的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的封闭的局部研究,  拓展为动态的开放的跨文化研究。”“我们对世界音乐学的最大贡献应在于,我们如何  研究好自己的东西,从各个角度把中国音乐(其中也包括极其丰富的各少数民族音乐)的  特点和规律研究深,研究透,把它写成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介绍到国外去。”周海宏  说:“音乐学的研究要落实到切实需要落实的问题上去。要注意1.发现问题;2.问题明  确化;3.分析问题;4.构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研究,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综合思维,应该是把每一个要素搞清楚,要素关系才需要综合。天人合一,为什么?  是生活态度,还是科学方法。方法是工具,仍然是问题和目的。问题意识应该得到加强  ,而不应该将方法论抬到无限高的地步。现象,要用实证的方式;概念的关系就应该用  思辨的方法。其次,为人类知识的大厦提供一种切实的建设,而不是似是而非的个人看  法。”
二、从当代音乐学学科建设和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的层面,许多专家发表了自己  的观点。于润洋就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三点意见:“1.扩大学科的学术研究视  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方也存在此问题。我们的状况不令人满意的是,学科之  间相互沟通与交融不够。我们的学科是从西方来的,西方的思维是一个分析的思维,它  自然地形成各个分支;中国的思维是普遍联系的、综合的思维,这一点我们特别要加深  认识。我理解音乐学的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边缘性,它的子学科本身也具有边缘性。我  们要吸取其它各学科的东西,一个学科的发展,常常是出现在交叉点上。我主张要关注  人文学科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的发展。2.方法论上,要加强理论与历史的融合;应该  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我的经验及通过我接触过的理论,我觉得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  证法。当然还要关注当代哲学的发展,重要的是吸收,吸收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也  是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3.加强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和阐释的能力:我们的音乐  学有时比较忽视音乐本体的研究。搞作曲的觉得你们脱离实际。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  学系的课程在加强作曲技术理论,加强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另  外,音乐本体的研究也有问题。本体研究缺少理论与历史的参照。音乐文章常常是枯燥  乏味,不知道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王次zhào@①认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标志  是: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人才、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所谓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  应具备的条件是:“1.对自己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很精通——有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知识  结构;2.对学科前沿的把握;对学科前瞻性的思考——要有开阔的视野,对学术研究的  最一般的原则要把握。”赵宋光在谈到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提出了音乐学的“七  大分支”的规划构想“历史的音乐学这一大块,仍保持为一大分支;体系的音乐学这一  大块,划分成三大分支:音乐学元理论、音乐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应用的  音乐学这一大块,划分成三个分支:音乐教育学、音乐学技法理论、为音乐实践服务的  科学技术理论。每一个大分支内,可有若干小分支归属其下。”茅原将音乐学学科划分  为十二个小的分支:1.声学;2.音乐美学;3.音乐史学;4.作曲技术理论;5.民族音乐  学;6.文本评论;7.乐器学;8.词典学与术语学;9.图书档案研究;10.音乐图解学;1  1.大众媒介;12.边缘学科。而每一个分支又可划分出若干子分支。谢嘉幸认为:“从  音乐学院的学科分类,我分成两个层面,九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两个层面:1.理论层面  (音乐美学、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2.实践层面(音乐教育学、音乐表  演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科技)。”庄元认为音乐学学科的构架应是:“1.音乐学  的基础理论研究。2.音乐的应用理论研究。3.音乐的开发性研究。”俞人豪说:“从音  乐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分类来看,它有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音乐民族学组成,虽  然每一部分的下属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基础性学科依然是  音乐史学、音乐音响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民族学。我认为现在对此特别需要肯定和强调  。因为近年来音乐学外延的无限扩张和各种冠以音乐什么什么学的学科已经几乎淹没了  它的基础和主体,使音乐学变成了一个似乎无所不包的大框,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伍国栋认为:“民族音乐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学科,其条件是什么。我觉得其它音  乐学的学科成立有四个条件:1.本学科有相对独立的,与它学科有区别的学术视野及研  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但要与其它学科有联系;2.有一定的发展历史;3.此学  科应有一批突出的学者;4.此学科应有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代表著作、经典性的著作。”  刘承华认为:“音乐文化学学科建设的着力点是:1.开展音乐文化学的学科建设。2.加  强音乐文化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比重。3.加强音乐文化学对相关音乐学科的渗透。  ”
三、取当代音乐学的分支学科的视角,许多代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戴嘉仿从中国近  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角度,认为:“1.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  。但是,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最后的结果就不能不带有主观性。如何更  宽宏地看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香港音乐家刘靖之对上世纪西方音乐传入后中国音  乐的发展基本是全面否定。有人认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生是新音乐史,是有些片  面。我认为,对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应该用宽容的态度。2.对中国近现代音乐  史的研究,要加强专题史与断代史的研究。对音乐学系的学生,以后不要开通史,要从  专题史与断代史入手,使学生多接触一些研究方法。不同的系要求不一样。对表演专业  等等,音乐史的教学主要是知识性的;对音乐学系的学生可以看书掌握知识。在专题史  与断代史的研究中,则对研究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伍国栋针对“民族音乐学的实  践层面”从“1.音乐行为直接观察和介入的田野作业实践层面。2.音乐对象特定技能操  作的工艺掌握实践层面。3.音乐综合考察材料的描述解释实践层面。”三方面进行了探  讨。王安国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发表了为国家制定中小学音乐教  育课程标准意见。着重谈了以下六个问题“1.关于音乐审美的价值。2.音乐审美对人的  创造力的发展。3.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知识、技能的关系。4.母语文化与世界文化。5.  综合理念与综合学科。6.乐谱价值与谱式的选择”。谢嘉幸在《建设兼有音乐学与教育  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中指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首先  是学科的性质与定位问题。2.其次是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3.音乐教育学在专业  音乐院校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等等。杨和平在《当代音乐学中音乐文献史料的整理  与研究》——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