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本作“涼”。后来规定“凉”为规范字,“涼”为“异体字”而被淘汰了。小篆始见“涼”字,并一直作为正体使用。其本义是“薄寒”(比“寒冷”的程度略微轻)。通常情况下,水是凉的,所以用“水”表意;而凉的感觉在高处(或建筑物的背阴处)更明显,“京”是“人为高丘”,有“高”(或“背阴”)义,所以用“京”兼标读音。今天普通话“凉”与“京”读音相差很远,但古音两个字的韵(iang、ing)比较接近。这种现象还有一些,如“英、映”的声符是“央”,它们的韵(ing、iang)也类似。这种由于语音变化而声符读音不准的现象,虽然影响按声符读字音,但却反映出汉字的另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声符往往兼意”。限于篇幅,这个问题不能展开,敬请参考。
再顺便说“凉”字的意符变化:“两点水”是古“冰”字,“三点水”改成“两点水”也有道理,“冰”更能表示“凉”的意思。(白双法)
《羊城晚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