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语文专题 -> 文学讨论 -> 古典文学 -> 文章内容
  • [ 收藏本页文章 ]
  •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古典文学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栏目:古典文学    收藏本页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教授在文学馆的演讲
      10月5日,国庆长假的第5天,文学馆安排了第三场精彩演讲,许多热心听众一大早就集聚在文学馆大门前,希望能有一个好位置。9时30分已在讲台就座的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在十月的演讲黄金季节,文学馆请来了我国红学专家蔡义江教授,他于1979年出版了《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今年又出版了修订本。他研究《红楼梦》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今天蔡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蔡义江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的高兴,研究《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这对《红楼梦》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与本书密切相关,涉及到作者生平、经历、族史、家史、写作动机、题材来源、人物形象有没有原型、书的作者与批书人脂砚斋的关系、书为何成残稿、八十回以后究竟是谁补的、他与作者的关系如何,等等。中国古典小说没有一部像《红楼梦》这样与作者及其身世关系如此紧密。成书问题与研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一.《红楼梦》研究的误区
      《红楼梦》大约在一个半世纪中,是谁写的?曹雪芹是怎么一个人,也还不大清楚。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首先从考证史料上把小说跟作者及其家世联系了起来,这是对红学的重大贡献。但是由于研究曹雪芹的资料极少,产生了一些依据不足、在我看来是错误的成见,我们如果不抛开这些错误的成见,将难以接近事实的真象,研究工作也难以有冷静、客观的态度。
      有哪些成见呢?
      1.曹雪芹一定经历过贾宝玉式的风月繁华生活,所以说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影子或化身,小说所写就是将"真事隐去"后的曹家家史。
      2.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轻了,生活阅历不够,是写不出来的,起码要到30岁以后写才能成。
      3.曹雪芹是在北京西郊山村写这部小说的,所谓"著书黄叶村",但天不假年,来不及写完就死了。因此,最接近他逝世所整理出来的本子,是作者改定的本子。
      4.小说后四十回,虽由后人续成,但其中必有曹雪芹残稿,至少有若干回作基础。
      如此等等,我们已很熟悉的说法,我认为要成确论,就必须建立在对可靠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但是这些说法是经不起客观事实检验的。
      二.确定曹雪芹生卒年是他能否过上曹家好日子的关键
      曹雪芹的出生年,因为研究者的看法不同,早迟竞差10年之多。试想:如果曹雪芹在他家获罪、被抄没时才只有三、四岁,这与他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认识事物能一样吗?
      他的生年大多是他的卒年和岁数倒推出来的。卒年有"壬午说"(除夕为1763年2月12日)、"癸未说"(除夕是1764年2月1日)和"甲申说"(在1764年2月2日以后)。三说实际相差不过一年或略多些。我是主张"甲申说"的。
      记其岁数的资料有两条:
      1.敦诚在甲申初写的《挽曹雪芹诗》:"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确定活了40岁;
      2.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小序:"年未五旬而卒"。估计未活到50岁。
      但学者取后者为多,总觉得让他活到四十八、九岁,才能赶得上过几天好日子。周汝昌先生确定其只活了40岁是有眼光的,正确的。因曹家被抄时,雪芹只有四虚岁,不可能有风月繁华的经历。
      三.神游失去的乐园,说来如亲临其境
      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时,尚在幼年,不可能有秦淮旧事的回忆。曹家从繁华到衰落的家事,是来自两代孀妇:祖母李氏和伯母马氏;双亲和老家人的口述。
      绘声绘色而又充满感情的讲述,在雪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神游于秦淮河畔已失去的乐园。后来他在小说中所写的贾府盛况,只有在其先祖曹寅时代才略可仿佛其一二。想像比现实更活跃,写金粉世家的故事的,不一定是富家子弟。
      曹家在京城姻戚关系或有交旧谊者不少,幼年的雪芹有更多机会被人领着进那些王府侯门的大宅深院的,这也使他增长见识,加深感受。
      宗室贵族中从往昔的金堂玉马到如后的陋室蓬窗的浮沉变迁的,曹雪芹所见所闻的一定也不少,这些都会影响他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也给他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曹雪芹"善谈吐"、"高谈雄辩",这在他朋友的诗和有关笔记中都提到过。他讲述风月繁华的金陵旧事,往往令听者以为他是亲历其境,比他年幼的敦敏、敦诚兄弟就产生过错觉,说:"燕市哭歌悲愚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或"废馆颓楼梦旧家"。最明显的是敦诚的诗"扬州旧梦久已觉"句的注说:"雪芹曾随先祖寅织造之任"。
      四、穷厄造就了伟大文学家
      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结郁,不得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韩愈亟其说,以为李杜文章之所以能光焰万丈,乃"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乾嘉时二知道人曰:"浦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贼盗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
      小说开卷云:"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补天,即安邦治国,干一番大事业。入选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被朝廷录用,故脂称"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字便是作者一生的惭恨"。又批曰:"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
      曹雪芹"无材补天"的原因。胡适说:"雪芹是个有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修养训练的文人"。又说:"他有天才没有得到很好的文学训练,是个大的不幸"。"封建正统的文学训练"是出不了真正人才的,促使雪芹广泛的文学修养和在自学中获得杂学知识,这对小说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家庭政治条件,断绝了他的"补天"之路,他的这个不幸成就了他一生的大幸。
      五、现实基础上的大胆虚构
      在《红楼梦》创作的时代,不可能把自己和家庭的种种遭遇,都如实地写到供人"适趣解闷"的闲书中去。那时的小说只供人消闲,严肃的文学创作观念尚未形成。
      政治思想言论上的限制与禁锢,封建伦理道德也不容任意臧否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更不用说揭其隐私,扬其家丑了。
      小说借人名谐音,开宗明义"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反复强调真假有无,还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以,小说的人物、故事、大观园的环境都是艺术的虚构。但其中运用了大量取自现实的素材,经重新锻铸,变态。人物的言行细节、命运也是合乎性格发展逻辑(即情理)的,尤其是大家庭由盛到衰的脉络。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空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小说的大胆虚构,脂评也曾明确指出:"言此书原系空虚幻设"。
      贾宝玉常被视为曹雪芹的自我写照,写有关作品者按贾宝玉基本特征来写曹雪芹,实是很大的误会。
      曹雪芹把虚拟作者--石头亦灵通宝玉挂在贾宝玉脖子上的用意,贾宝玉只是曹雪芹提炼生活素材后,成功地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象,犹如鲁迅创造了阿Q。
      脂评:"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曾亲睹者……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至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与黑格尔说典型是"这一个"完全一致。
      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与是虚构的。
      脂评:"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又:"将薛、林作甄玉、贾宝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还有一条很有趣说:"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直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已。余可幸也!一笑。"
      六、批书的都是哪些人?
      1."诸公":梅溪、松斋等,可能还有未署名的,近乎未定稿被征求意见者。
      2.脂砚斋:有意与曹雪芹合作,批语随正文一起流传。"重评",对诸公评而言,非脂砚斋第二次评。
      3.畸笏叟:书稿的保有者,我以为极大的可解是他父亲曹頫,评语中有几次提到"余二人",我以为是指做父母的。
      4."圈外人"批:如鉴堂、绮园、玉蓝坡,以及立松轩等。
      七、成书的时间与书中的破绽
      在甲戍本中多出一句其他抄本所没有的话,说:"至脂砚斋甲戍(1754)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可知在此之前,雪芹已有了全书初稿,因为不但楔子上已说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话,且有《凡例》末了题诗"十年辛苦不寻常"句。所以,书是在曹雪芹20岁前动笔写,30岁前即完成了初稿。有人认为太年轻,写不出来,这是没有理由的。
      《红楼梦》结构严密,描写精细,但也有不少破绽。具体如下:
      1.人物的年龄忽大忽小;
      2.某一地点,如梨香院忽东忽西。我想这是多次改稿,顾此失彼所致。还有语言上忽文忽白的问题。
      八、曹雪芹最后十年没写或改《红楼梦》
      对敦诚诗"劝君莫谈食客铗,对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解读,是劝语,非描述话。
      甲戍本后诸本尤其己卯、庚辰本只有漏抄、讹误和因误解或自以为是的后人改文,要曹雪芹补的都未补。1.《凡例》被误入正文,"假语村言"系错听所致;2. 400多字的漏文未补出;3.宝玉惊梦的文字被不合理地改掉;4."奶奶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奶奶"改为"姐儿";5."待雪芹",还不包括回目的乱改。
      九、为什么原稿致残,只有80回
      其实只有79回,此回后来被分为2回。
      在誉清过程中被借阅者遗失,计有《卫若兰射圃》、《狱神庙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悬崖撒手》等五六稿。其中有紧接第79回的《射圃》文字。
      残稿被畸笏叟收藏,不肯再示人。终于也随这位老人一起消失。
      十、后四十回是谁写的,其中有没有曹雪芹的残稿文字?
      程伟元、高鹗序中的话基本可信,被读者应是佚名氏。其中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