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语文专题 -> 文学讨论 -> 现当代文学 -> 文章内容
  • [ 收藏本页文章 ]
  • 函授小教现当代文学教案

    文章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文章栏目:现当代文学    收藏本页

    第一课时 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意义

    2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脉络

    3现当代文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1、理解现当代文学的定义

    2、掌握文学史的分期

    教学手段: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  现当代文学概念的界定

    二.  现当代文学的特点

    1.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现代史

    2.现当代文学的创作方法

    3.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现当代文学》的组成

    三.  学习方法

    1.把握文学史发展脉络

    2.掌握文学史知识

    3.充实理论体系

    4.大量阅读

    5.学会欣赏评价文学作品

     

    一.现当代文学概念的界定

     1. 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五四”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文学的进步因素而诞生的新文学。它以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以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为转折的标志,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两个发展阶段。通常把前一阶段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后一阶段的文学叫做当代文学。

    2.特点

    (1)    内容广泛,表现中国人民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新觉醒是它的主旋律。

    (2)    现代化和民族化

    (3)    现当代的关系

     

    二 现当代文学的特点

    1.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现代史

      现当代文学始终是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    五四运动时期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4)    新中国成立后

    (5)    新时期文学

    2.创作方法

    (1)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奠基与发展

    (2)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3.组成

    文学史

    作家论

    作品述评

    三 学习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背诵与感悟相结合

     

     

    第二课时

     

    第一章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史概况

    教学目的:1 有关知识点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

    教学要点:1了解文学革命

    2 熟悉社团、流派

    教学手段: 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兴起

    二 对封建守旧派的斗争和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

     

    1 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简况

    国际简况

    中国知识分子状况

    2 兴起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及其《新青年》

            宣传民主、科学新思想新文化,抨击封建思想、文化。这种宣传属资产阶级民主范畴的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居主导地位。

    1917年:

            (1)1917年,这场思想启蒙运动转化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2)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3)胡适的“八不主义”及意义

    (3)    陈独秀 的《文学革命》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五四文学革命极其意义

    二.对封建守旧派的斗争和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

    (一)斗争

    1 第一次大战期间,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前期,舆论主张时,同桐城派封建文人林琴南的斗争。

    林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学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顽固坚守旧立场。

    两篇文言小说:《荆生》、《妖梦》

    2.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时,同“学衡派”的斗争

    学衡派:胡先肃、梅光迪、吴宓、出版《学衡》杂志而得名。

    3.甲寅派

    1925年,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甲寅》杂志,反对新文化运动。

    章士钊24-26年间任教育部总长、司法总长。

    (二)分化

    1.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组成:

    初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构成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

    2.分化

    统一战线队伍的分化典型的代表是胡适。

    问题与主义之争

    《努力》周报,整理国故,引诱青年脱离政治斗争。

     

     

    课后思考题: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              胡适的八不主义与陈独秀的三大主义

    3.              简述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

    参考、阅读书目:《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创作概况

    教学内容:奠基之作: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及其意义

    政治抒情诗:蒋光赤的诗歌创作

    “繁星”小诗:冰心的诗歌创作

    湖畔情诗:湖畔诗人及其创作

    格律诗派:闻一多、徐志摩的创作及其主张

    象征诗派:李金发的象征派诗歌


    小说创作

    鲁迅:   遵命文学

        《呐喊》

      《彷徨》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问题小说:“问题”   代表作家

    自叙小说:(身边小说)

    乡土文学:描写故乡农村的风土人情为基本内容。

    散文创作

    议论性散文:随感录

    抒情性散文:(小品文、美文)周作人、冰心、朱自清

    其他:瞿秋白的报告文学

             鲁迅的《野草》


    戏剧创作

      本时期较少力作。

      代表作:胡适《终身大事》

              田汉《获虎之夜》

              洪深《活阎王》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

    课后思考题:1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 自叙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3鲁迅的全新小说理念

    参考和阅读书目:《现代文学作品选》

       《呐喊》

    《彷徨》

    第四、五课时

    第二节 鲁迅(上)

    教学目的: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脉络

              2  鲁迅的早期创作及其意义

    教学要点: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脉

    2结合生平谈创作道路

    教学方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一 生平和创作道路

    少年叛逆生活

    求学志士及其爱国思想

    理论探索及其早期思想

    辛亥革命和沉默苦闷

    文化革命的英勇旗手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 鲁迅的早期创作:《呐喊》《彷徨》


    1 背景和题名

    2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最早丰碑。两部小说集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现实,内容包括三类:

    农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苦难生活(主要的)


    知识分子的进取与沉沦

    市镇一般劳苦大众

       3《阿Q正传》(最为博大精深的一篇)

       (1)情节

       (2)主题分析:

    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通过劳动人民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悲惨遭遇的具体描写,特别是通过贫苦农民阿Q的要革命、不准革命,而终于被挂着革命党招牌的假革命、反革命送上断头台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农村阶级矛盾、斗争的现实;揭露了辛亥革命妥协投降的软弱性;鞭挞了那些所谓“咸与维新”的土绅士、洋绅士;着重批判了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造成的国民性的劣根性,批判了国民的愚昧、麻木、不觉醒,表明了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4)精神胜利法之今昔

    讨论题:1 国民劣根性之今昔

       2精神胜利法之今昔


    课后阅读篇目:《孔已己》

    《白光》

    《伤逝》

    思考与练习:1 鲁迅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2 〈呐喊〉<彷徨>及其提名意义

    3〈阿Q正传〉的主题、人物。

    第六课时

    (续鲁迅的早期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2  《伤逝》

    教学要点: 1 了解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2  《伤逝》


    教学方式:讲授式

                 辅助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一 复习

    二  本课内容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概述

    《伤逝》

    1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情况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概述

    《伤逝》

    1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情况

    2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种类(1)先驱者如《狂人日记》中 的狂人

                (2)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知识分子《孔已己》中 

    的孔已己。

    (3)曾为先驱,终于走向沉沦的知识分子。如《魏连殳》中的魏连殳。


    3《伤逝》与同类题材小说相比的杰出之处

    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手记

    细致真切的心理刻画

    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的优美和谐

    表现的深切

    4关于《伤逝》表现的深切


    A小说人物的理想追求是一般同类题材的终结。

    B一般同类题材的终结是本篇小说的起点

    C展示了悲剧的社会原因

    D深入人物主观世界


    5 鲁迅小说的取材特点

    (讨论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题:1 分析《伤逝》立意之高超

                2鲁迅小说的取材特点

                3 鲁迅的爱情观


    第七八课时

    郁达夫及其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春风沉醉的晚上》

    教学要点: 1 郁达夫小说创作特点

              2  《春风沉醉的晚上》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式

                 辅助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一 生平及其创作


    二作品例析

    一  生平要点

       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童年起就爱好文学。

    1913年留学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读书。1922年回国。

    1921年,和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对新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小说集《沉沦》出版。是我国新文学历史上第一部小说集。并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回国后主编《创造季刊》,并继续写作。1923年开始进入创作的旺盛期。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抗战积极抗日。

    1938年抵新加坡,主编文艺副刊。继续宣传抗日。

    1945年被日本宪兵谋害。

    1952年追认为烈士。

    二  创作研究

    1.郁 的小说在显著的“自叙传”性质、浓郁的抒情格调、感伤的浪漫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他的小说结构单纯,专注于写人写情,故事的发展只是主人公主观情绪的起伏变化。被称作“浪漫抒情小说”。

    创作经历。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

    1921年留日期间,“性的苦闷”。

    身边小说

    1922年回国后,创作面貌发生变化。一方面<沉沦>性的苦闷,一方面将表现的视野转向社会现实,写下层劳动人民“生的苦闷”。

       3.作品举例


    三  《春风沉醉的晚上》分析

    作品在郁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人物形象

    (1)“我”:是一位有才华却饱受失业之苦的知识分子。

    (2)“我”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穿线人物。“我”在郁小说中的意义。

    陈二妹:

       3.艺术特色

    郁以前的小说,并不十分重视故事情节,常常表现出结构松散的特点。而这篇小说却一反常态,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得自然完整,甚至可以说是“严谨”或“精美”。

    保持了注重心理描写的特点,通过直接袒露“我”的内心世界,不但把人物心理活动表现的十分细微,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个性,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

    主题上表现了作家向现实主义的转化,又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历来被看作是“五四”小说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阅读篇目1 《春风沉醉的晚上》

             2 《沉沦》

             3 《薄奠》

    思考题:说明《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主题意义。

            说明《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艺术特色


    第九、十课时叶圣陶及其《番先生在难中》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潘先生在难中》


    教学要点: 1叶圣陶小说创作特点

              2 《潘先生在难中》 分析

    教学方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一 生平及其创作

    二 作品例析

    一  生平要点

    1894-1988.江苏苏州人,1911年苏州公立中学毕业,开始了持续10年的小学教师生涯。从1914年发表《穷愁》开始的三四年间,发表国十余篇文言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叶的小说创作发生了变化。叶是文学研究会12个发起人之一。

    1919年2月,开始写作白话小说。对妇女的命运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教育问题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希望用“爱”和“美”改造社会。

    最出色的是教育小说。笔力集中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1925年后,批判地主要锋芒指向反动统治阶级。

    1927年的《夜》,控诉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长篇小说《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叶的小说以冷静观察、客观描写著称,绝少作者主观意向的明显流露。在我国现代作家中,除鲁迅外,叶是现实主义特点最名显得小说家。

    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家。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等是他儿童文学的杰作。

    二 作品例析

    知识点:

    1924年11月,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16卷1期。

    背景:20年代江浙地区军阀混战。

    人物:自私而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情节:略

    主题:正面批判军阀统治下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同时从侧面揭发了军阀混战祸国殃民的罪恶。

    艺术特色:冷静客观的态度;简洁生动的描写;细致的描摹。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喜剧效果,冷静而不乏幽默。

    心理描写分析


    阅读篇目:1 《潘先生在难中》

              2 《夜》

              3 《倪焕之》


    思考与练习

       1 谈谈潘先生的个性特点。

       2 具体说明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3 谈谈小说的心理描写。

    第11、12课时  郭沫若及其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女神》:《凤凰涅盘》


    教学要点: 1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意义

              2 《女神》和《凤凰涅盘》

    教学方式:讲授式

                 辅助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一 生平及其创作

    二 作品例析

    一  生平要点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麦克昂等。四川乐山沙湾镇人。

    少年时代受到我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文章。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影响。

       1913年底,赴日本留学。1918年考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

    弃医从文。留日期间广泛阅读世界名著: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等。

    哲学方面: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泛神论的影响:神即是自然的思想、物我无间的境界。

    1918年开始文学活动。

    1921年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地位,同时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对我国诗歌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1921年七月创造社成立,郭是发起人和主要成员。

    1924年,日本,翻译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1926年3月,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7年四一二事变时发表檄文。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流亡日本。研究中国古代的古文字和古代社会历史,有著作多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


    二《女神》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三 《凤凰涅盘》例析

    地位:代表作。

    取材:有关凤凰的传说,“集香木以自焚,复从死灰中重生”的故事。

    象征:旧中国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重生。

    全篇分析:略

    意义:

    艺术特色:想象新颖奇特,感情热烈奔放,具有惠特曼式的雄浑粗犷的风格,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律诗的镣铐,形式自由,一气贯通,

    大量采用象征、设问、排比、重复、对比、映衬等对比手法。诗情酣畅淋漓,旋律优美和谐。

    阅读篇目  1 《女神》

    2 《屈原》、

    思考与练习

       1 《凤凰涅盘》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

       2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那些特点?试分析说明。

    3        《女神》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4        郭沫若对我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第13、14课时:第二章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概况

    教学要点: 1本时期文学概况

               2 本时期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创作情况

    教学方式:讲授式

                 辅助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

    一 本时期文学概况

    1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创造社 、太阳社的倡导、主张;

    ·创造社 、太阳社的失误;

    ·鲁迅、茅盾的纠正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二 本时期诗歌创作

       1 中国诗歌会

       2 藏克家、艾青、田间的诗歌创作

       3 戴望舒为代表的的现代派诗歌

    三 本时期小说创作

    本时期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

      1 茅盾、巴金、老舍的创作

    奉献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2 丁铃的创作

      3 新人新作:叶紫、萧军、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

    4“新感觉派”小说

    5 鲁迅的《故事新编》

    四 散文创作

      30年代是现代散文创作最为兴盛的时代。

    1 杂文:鲁迅  瞿秋白

    2 论语派

    3 上海开明书店为中心的散文群体:叶圣陶等

    4北京〈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散文群体:沈从文等

    5        报告文学

    五 戏剧创作

      曹禺代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剧本艺术上的成熟。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概况

    2 简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情况

    3 简述本时期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创作情况

    第15、16课时:巴金及其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家》

    教学要点: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家》

    教学方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 生平及创作特点

    1 生活经历(P252)

    2 创作道路(P253)

    3 创作风格

    4主要作品

    二 作品举例分析:《家》

    1  题解

    长篇小说《家》于1931年4月动笔,1931年底完成,原拟《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名《家》。以后,又陆续写了《春》(1938)、《秋》(1940),总称为“激流三部曲”。

    2        小说情节分析

    3        小说人物分析:

    觉新: 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   复杂的人物形象。

    觉慧:“五四”时期觉醒的知识青年的典型。

    高老太爷: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封建礼教的执法人。

    梅、鸣凤、瑞珏、琴等女性形象:

    4        小说主题

    5        小说艺术特色 (1)塑造人物上

    (2)安排情节上

    (3)语言

                  

    阅读书目:《家》《春》《秋》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家》的思想意义。

    2 比较分析觉慧、觉新、的形象,说明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

    3 《家》的艺术成就。

    第17、18课时:老舍及其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骆驼祥子》

    教学要点: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骆驼祥子》

    教学方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 生平及创作特点

    1 生活经历(P309)

    2 创作道路(P309)

    3 创作风格

    4主要作品

    二 《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1936年9月6日起在《宇宙风》上连载。

    主题:小说描写了憨厚、勤劳、有执着理想追求的人力车夫祥子经过三起三落的生活打击,变成消沉、放荡饿日善耍无赖的流氓无产者的个人奋斗过程,对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 有力的谴责,说明了劳动者依靠个人奋斗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物:祥子:小说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的发展过程。

    人物悲剧原因;1 社会的原因:

                  2 自身的原因:

    虎妞:产生于畸形环境的畸形人物。

    艺术特色:1 心理描写。

    2 北京口语。

    3 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第19、课时:老舍及其创作

    教学目的: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雨巷》

    教学要点:1 了解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主要作品:

    3 《雨巷》

    教学方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 生平及创作特点

    1 生活经历(P315)

    2 创作道路(P315)

    3 创作风格

    4主要作品

    二 《雨巷》

    )“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 孙犁简介: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总结小说特色
    1、 精彩的对话描写,个性化的语言;优美如诗的语言;含蓄
    2、 细节描写
    3、 环境描写
    教师补充:水生嫂的性格,《荷花淀》的诗化风格
    五、 布置作业,下课。

    资料:(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孙犁原名孙树勋。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孙犁的小说皆为诗化小说。《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8,粉红色的荷花箭,荷花叶的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但也不是从再现火光硝烟入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反映时代的风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多种人物在战争中心理变化的轨迹。一句话,在长篇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也是武戏文唱的绝技。《铁木前传》写的事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也不触及运动本身的进程,而是更着重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心灵,让读者从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的发展中,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和作者很有影响。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学习成绩突出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浓”,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自然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 孙犁简介: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总结小说特色
    1、 精彩的对话描写,个性化的语言;优美如诗的语言;含蓄
    2、 细节描写
    3、 环境描写
    教师补充:水生嫂的性格,《荷花淀》的诗化风格
    五、 布置作业,下课。

    资料:(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孙犁原名孙树勋。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孙犁的小说皆为诗化小说。《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苇*8,粉红色的荷花箭,荷花叶的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但也不是从再现火光硝烟入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反映时代的风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多种人物在战争中心理变化的轨迹。一句话,在长篇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也是武戏文唱的绝技。《铁木前传》写的事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它也不触及运动本身的进程,而是更着重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心灵,让读者从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的发展中,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和作者很有影响。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学习成绩突出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形成了一个很有实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