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语文专题 -> 文学讨论 -> 现当代文学 -> 文章内容
  • [ 收藏本页文章 ]
  • 韩小蕙:站在美国讲台上的中国女作家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栏目:现当代文学    收藏本页

      2003年9月20日,在金碧辉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在举行《“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首发式。当时贵宾很多,有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李华伟博士、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刘川生女士及4位使馆官员、光明日报出版社代表团成员、华人作家代表和美华各界友好人士。讲台上,中国著名散文作家韩小蕙正在作《且听他们的慷慨悲歌》的演讲。她的声音,平实中蕴含刚毅,徐缓中显出激情;演讲简洁流畅,颇有文采。话音一落,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2003年初春,韩小蕙为了促进中美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海内外华人作家的密切合作,策划了这一套旅美华人撰写的散文丛书。在美国华人文艺界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使该书在光明日报出版社顺利出版。这套大型纪实文学丛书,收入近80位在美华人作家、作者的数百篇作品,150多万字,展示了150年华人在美洲的奋斗历史和广阔的当代现实生活,受到美国不少媒体、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邀请韩小蕙和出版社代表赴美举行该书的首发座谈会。光明日报出版社荣幸地成为中国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第一社。作为中国作家和主编,韩小蕙荣幸地成为在那里发表演说的第一人。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1982年,韩小蕙自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光明日报工作。1985年起任文艺编辑和文化记者,1991年起主编“文荟”副刊。韩小蕙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放弃个人的小说创作,开始潜心散文写作。她是个十分要强的人,暗下决心:不仅要经常组到一流稿件,经常写出一流报道,还要努力拿出一流散文。

      在和作者频频交往中,韩小蕙不辞辛劳、竭诚相待,和不少著名学者、作家、文艺家交上了朋友,逐渐使“文荟”副刊绚丽多姿,名闻遐迩。在组稿、策划、版面设计和采访构想上,韩小蕙确实有独创性和前瞻性。1992年初,她发起了“永久的悔”无奖散文征文活动,请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打头阵,陆续编发了一大批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同时,韩小蕙根据散文领域出现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广大读者对贴近现实文学作品的渴求,写出了《太阳对着散文微笑》一文,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散文创作将会升温的观点:1、散文将会成为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的热点。2、旧有的散文模式将被打破,新散文样式将丰富多彩。3、以随笔杂文为主的思辨散文将日益活跃。4、这一阶段的散文创作热将持续数年,而且会成为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此期间,她连写数篇理论文章深入阐述,一篇一篇被《新华文摘》转载,在文化界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10余年来,韩小蕙不仅以“用散文推动天地人心”为座右铭,呕心沥血地办好“文荟”,使无数名家美文凡人佳作深入人心,使“文荟”成为我国报业副刊的一个亮点,使“文荟”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同时,她在潜心苦学探索的基础上,还撰写了大量重要的文化报道。她牢记着记者的社会责任,以扶正驱邪、惩恶扬善的鲜明爱憎,发表了《恶俗包装入侵散文》、《别写得这么脏!》等檄文。她密切关注着作家们的创作趋势,热情洋溢地撰写了《陕军东征》、《文坛冲来一支豫军》、《军队作家再写新篇章》、《河北三驾马车为何能保持鲜活创造力》等报道。她放眼艺术视野,讴歌文化主流,推出了《文学期刊调整思路重振雄风》、《中国建筑迫切需要什么》、《中国作家向世界文坛学什么》等文化综合报道。这一批重点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我国文化界、文学界、艺术界、出版界、建筑界等带来了鲜活的气息和发人深思的启示。

      在散文创作和理论探讨方面,韩小蕙也是建树卓著。她出生在一个恪守诗书礼仪的知识分子家庭,耳濡目染于主流文化形态的教育,求知若渴,见贤思齐,以谦谦好学为立身之源立业之本,以虔诚之心面对纷繁世事七彩人生。

      真情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韩小蕙曾患重病,所以既做好编辑又坚持写作,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几倍的努力。她曾说:“我是用血写的,是用生命写的,每个字都是用心换来的。”她不写沉浸于风花雪月轻歌曼舞的唯美散文,也不写囿于小天地小悲欢的“小女人散文”,她以殷殷心血抒写的是人间真善真美、真悲悯、真欢畅的大文化散文。要写好这样的作品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捧出真情、热情、激情,还要反复思索,融入哲学的理性,再就是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出色的文字修养了。一位哲人说过:“真情,是开启心灵的钥匙。”老舍先生说:“思索的时间长了,笔尖上就能滴出血和泪来。”

      在文学界,特别是女作家群体,都知道韩小蕙是个外柔内刚激情如火的人,是个忘却自我、敬业苦干的人。她认为,写作是生命的外在体现,所以,真情铸就的字句,犹如声声啼血,把心交给读者,宛如火中凤凰再生。

      韩小蕙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一是关注社会,讴歌时代风云。比如《走出连云港》、《长忆河源》、《鳌江深处》、《打量盘锦人》等篇章,作者面对青山起舞、绿水扬波的华夏山川,以一腔真情、一泻千里的文笔,浓墨重彩地抒写了改革开放中的祖国新貌;在《苏州街涅》、《在兵马俑前的沉思》、《蒲甘落日》等作品中,她又以善于钩沉剖析的犀利之笔,一层层挑起了厚重残缺的历史帷幕,为读者突现出中外民族悲剧中真实的一角。

      二是剖析内心,强调社会批判。韩小蕙在《无家可归》、《钻石并不恒久》、《世界的中心》、《怜悯断想》等篇中,以善良本分的平民和知识分子遭遇的种种坎坷不公,揭露了世俗间的种种歪风和权贵们的累累恶行,批判了浑浑噩噩的人们那麻木迟钝冷漠的心灵;在《有话对你说》、《天街生死界》、《体验自卑》、《心静自然凉》等篇中,她则对生死、善恶、隐忍与放纵、谦恭与狂傲等人间百相,进行了深入思考、生动推理、鲜明批判,并试图在渗入中外哲学理念的思辨文字中,排遣世俗的浮躁、困惑与无奈,从而使读者思想升华,感受到人生有关爱、命运有光辉。

      三是关注女性,探索20世纪女性命运。韩小蕙认为,女性应有自觉的社会意识。她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写了《愿我们的生活不再苦涩》、《欲休还说》、《千古男女》、《为你祝福》等多篇女性心理体验和人生命运的散文,既有别于小女人散文顾影自怜、忸怩作态,又不同于某些“女权主义”者疾言厉色地与男性分庭抗礼。有专家认为:“她的系列观点,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深层心理,是切切实实把体现女性自身价值与社会与时代发展融合为一体的人。”

      期待今后的作品更文学更艺术

      由于有中外经典文学的深湛修养和较高的悟性,韩小蕙在写作中选材较严,开掘较深,无论在立意谋篇、情理表达、行文气势、遣词造句上均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她的散文,以浓郁的激情吸引人,以深入的说理启发人,以生动的句式感染人,以优美的文字陶冶人。以真情写作,是散文的灵魂。韩小蕙的作品,无论是对自己心灵的剖析,对好友思念的表白,对亲人不尽的缅怀,或对权贵们蔑视天理强取豪夺的有力批判,对痞子们排斥神圣亵渎崇高的无情抨击,都体现了一个情字。

      在说理方面,一些思辨的散文尤其突出,韩小蕙在此类作品的谋篇行文中,有的巧妙地融入中外圣贤学者精辟的格言警句,有的恰当地借用生活中典型的事例,总之,以鞭辟入里或剥笋抽丝的细致手法,直抵事物的本质。

      20年来,韩小蕙已发表各种风格的散文、随笔作品200余万字,有些代表作获得文学界文化界和广大读者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先后获得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等。作品被收入《百年文学经典》、《百年百篇经典散文》等200多部散文选本,有些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表。

      韩小蕙是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作家。曾居住在东单地区的“协和大院”。小学时语文、数学成绩都很好,由于遭遇“文革”,打破了她考师大女附中的梦。

      1970年她初中“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在8年的青工生涯中,坚持自学,并参加了工厂的业余文学创作组。当时,酒仙桥地区文学创作活动很活跃,现在成为编辑、作家的果瑞卿、张曰凯、赵凤山、卜林龙等人都曾是业余创作的骨干。韩小蕙当时也曾在《北京文艺》(《北京文学》的前身)先后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

      韩小蕙至今对《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一往情深,两度获得《北京文学》散文奖,令她感到无限光荣,她也跟北京的作家群体保持着亲密的接触。

      作为著名散文家,韩小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将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按她所说,要让今后的作品“更文学、更艺术、更好”,我们期待着。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