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试题中心 -> 历史试题 -> 试题内容
  • [ 收藏本页试题 ]
  • 2014马鞍山二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试题作者:本站    试题来源:本站整理    试题栏目:历史试题    收藏本页

    2014马鞍山二中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答题卷上)
    1.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 “王”字。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 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                   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中教网]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3.“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 ……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这段材料反映了
    A.明清时期国家在地方设立乡村自治组织      B.明清时期国家专制体制的弱化
        C.明清时期地方宗族分化了封建统治          D.明清时期地方基层自治化管理加强
    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5.根据右图所示,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C.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6.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里斯提尼改革始末
    7.《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
    A.希腊的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C.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              D.城邦公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8.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1822~1888)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
    A.罗马法优于其他国家的法律            B.罗马法受到了自然法精神的浸润
    C.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众不同            D.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源远流长
    9.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0.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11.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12.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13.“三权分立体制突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职能的差异,做到了机构分离、职能划界,以保证权力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形成牵制,从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较好地防止了国家权力为某个利益集团所垄断。……该体制最受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其重权力的分工与分立、轻协调合作,这常常导致权力间的相互牵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特别是与多党制结合在一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及其原则甚至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三权分立体制防止了权力的滥用
    B.权力分立有余而协调不足,低效扯皮和责任推诿现象层出不穷
    C.三权分立体制不利于多党制政治统治
    D.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但也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14.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15.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
        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
        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
        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
    16.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18.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9.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中国教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0.《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21.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请从中归纳出正确的信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2.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4.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25.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26.“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27.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利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中国出
    28.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9.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理论揭示
    A.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行灭亡                 B.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D.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
    30.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B.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D.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二.非选择性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四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8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三,分析材料三中选官制度变化的具体特点?(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性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2)
     

       
    32.(22分)
    (1)

    (2)
     
     

    (3)
     
     
    (4)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B B A B B C D D A D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D D C B A A C B C A C B
    二.非选择性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
    (1)法律的职能: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2分)
        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6分)
    32.(22分)
    (1)主要依据:血缘;(2分)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4分)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4分)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8分)
    (4)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4分)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