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诗词五首

    教案作者:本站   教案来源:本站整理   教案栏目:初二语文教案    收藏本页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刈麦
    1.朗读《观刈麦》。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3.解题。
    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4.赏析。
    (1)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2)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3)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小结
    《观刈麦》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  己亥杂诗
          一、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二、赏析: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五)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自读两次,抽若干人背。
          三、课堂探讨: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
          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四、堂上练习:完成下发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