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能流畅地译成现代文。
2.背诵《为学》第一段、《木兰诗》和《诗词五首》
3.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中心内容,理解作品所表达作者的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整体感知,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灵活应用所掌握的文言知识,进行综合阅读分析。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求实务真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内在美和作品精巧布局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如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单元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字词的理解可加强朗读训练。
2.作品思想性的体现与理解。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知识细目表及知识抢答题。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参加抢答赛。
2.质疑及误点矫正。
七、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多方面的生活情景,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如不怕鬼、智勇双全的宋定伯;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熟而生巧的卖油翁等,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古人的思想、人生观等。另外,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和表情来揣摩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了解了虚词在修饰、补充说明、连接和表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背诵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学习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
(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
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细目表汇总或制作知识小卡片,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汇总
1.字词的音、形的掌握。
2.文言实词和一些虚词的理解。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通假字;
④指导翻译。
3.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整理。
4.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及写作方法。
5.重点句子的理解。
6.重点语段阅读分析。
7.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设计3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学生做评委,集体评点或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予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贫、富二僧对待去南海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按要求用原文作答。
①“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②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的要求之高;“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③“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 “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2.为什么贫者能取得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未能去南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廷伸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回答文后题目。(40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写。多诵古人丈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废寝忘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言文里的“而”一般起连接作用,通常表示:A.并列 B.修饰 C.顺承 D.转折。
下面句中“而”字各表示什么关系,在四种关系中选取相应的一种,将其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8分)
①四岁而孤( )
②借而读之( )
③稍长而家无书读( )
④或因而抄录( )
2.下列句子中的“书”字,___句和____句中的意思相同。(2分)
A.教以书写B.家无书读C.惟读书是务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的感想如何呢?写一篇300-400字的短文。(30分)
第六单元 复习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www.ct131.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