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邓小平理论论文 -> 论文内容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邓小平理论论文    收藏本页

【摘 要 题】文化建设
【关 键 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正 文】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突出抓好文化建设。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同样,在一个公民文化素质不高的国家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表现为文化在社会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文化对各方面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越来越深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普遍。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抓好文化建设的指南。
    一、文化建设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状况和文明程度,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P.624)邓小平说:“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2](P.22)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3](P.36~37)这就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就其现实性来说,就是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P.36~37)“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P.36)文化建设的这种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当代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4](P.120)也取决于文化建设的成果。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不完成好这个任务,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伴随着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走。”[5](P.403)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以此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首先,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保证文化建设进而保证整个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必须的。其次,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文化建设同样也不能离开这样的现实。一方面,经济、政治生活中某些落后因素的存在,无疑会制约着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文化本身的落后,如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的滞后以及某些腐朽思想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等,也会给文化建设带来困难。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多元的社会生活基础和多元的文化发展模式,能否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取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多元文化加以规范与引导。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优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发生多重影响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思想文化意识来统一认识,指导文化转型,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种基本要素,从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文化,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到由各种优秀文化形成的积极的文化精神等等,都只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否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这些独特的文化要素、文化精神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二是优秀的文化要素能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邓小平主张综合性与创新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观。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时代的精神文明都有不断继承和创新的任务,落后于时代需要的东西必然要被新东西所代替。从这一意义上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结构创新,即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基础,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进行总结与提升,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精神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文化体系,达到文化结构的优化、文化体系的更新;二是文化实践,使新的文化观能够内化到大众的社会心理、价值观之中。一种文化形态要得到社会实践主体的认同,首先必须使主体对其现实生活的状况、条件与由此所决定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条件有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现实生活的状况、条件及由其所决定的价值目标的揭示,使文化理论与主体的生活感受、心理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认识与认同的统一,以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建构,是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概括、借鉴和提升为条件的,那么依据什么样的文化标准来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便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种文化是否优秀、合理,在于该文化要素及文化精神是否能适应和有效地促进它所依托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此种文化是否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并决定着整个文化体系结构,以及这一文化体系是否能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即使对文化体系中的优秀文化要素来说,也不能从它本身来判定其优劣,而应看它在一定文化体系中被引向何方,即由它所在文化体系所决定的对其内涵与意义的诠释来判定。这就涉及到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
    二、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才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由于传统文化中即使是优秀的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体系密切联系,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于现代社会生活对文化的需求,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及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只有科学的文化才能够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引导社会走向进步。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主张用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方向的即科学的思想教育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还必须是大众的。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文化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文化的时代性而言,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此,文化建设事业要逐步地具备现代化的规模、体制、内容、理论和技术手段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相同步、相配套、相适应的大文化体系;同时文化建设的内容本身要真正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文化建设具有开放性,为此文化建设要面向世界。相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来说,外来文化优秀与否,不仅要看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目标,看其要素在文化体系中所取的意义,而且要看其普遍性的程度和适用的条件。文化建设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采用国外一切进步的科学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使中国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文化建设还要面向未来,必须依据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超前的意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使文化建设在整体上真正成为对社会长远发展具有超前性的基础工程。
  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着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区分先进性的共产主义道德和广泛性的社会主义道德,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以此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既包括高层次的要求,也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广泛性要求。邓小平明确把“五爱”从共产主义道德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从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规范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私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和发展都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当前,我们的道德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按照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化并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需要文化的繁荣,道德的提高,文明的进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给予人的精神世界以积极健康和科学进步的影响,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能够最有效地引导人们建构健康进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科学知识体系,抵制和摒弃一切腐朽、落后、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一句话,它应该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有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文化”就是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要自觉地遵纪守法,具备一切依法办事的素质。这种“四有”公民是获得较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关心他人、崇尚科学、追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