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然而,当今许多人对幼儿攻击性的形成的原因认识不足。本文将从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环境这三方面因素论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幼儿攻击性行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然而,当今许多人对幼儿攻击性的形成的原因认识不足。本文将从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环境这三方面因素论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除先天因素外,最主还是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明确知道了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矫正这一不良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1 家庭因素
1.1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养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研究表明,高度攻击性的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幼儿限制的失当。①“绝对权威”型的父母过于控制幼儿的自主性,经常使用暴力或语言攻击,导致幼儿受到压抑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自觉产生攻击性行为。“过度溺爱”型父母则完全放弃对幼儿的限制,易使幼儿的个人意识太强,导致幼儿利己排他行为滋长。一旦他们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
(2)父母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消极态度助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当幼儿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采用不管不顾或无所谓的态度,会让幼儿觉得打斗行为是合法的,他们不会觉得他们的行为会伤害到受攻击的人。
1.2 父母的不良行为养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父母对幼儿早期行为的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不良言行举止会为幼儿提供模仿榜样。如父母感情不和、两人经常闹矛盾等会使幼儿的情绪变得暴躁,易怒,不合群等。另外,父母与亲戚、邻居、同事等的交往方式也影响幼儿待人接物的方式。如果父母事事不让人,动辄就因鸡毛蒜皮之事与人争得不可开交,对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来说,就容易模仿父母带有攻击性倾向的行为。
1.3 父母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不恰当奖励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不恰当的奖励可能会强化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一切合理的、恰当的批评和惩罚则会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②例如,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打架中占了便宜,便会称赞孩子“好样的”“有种”。父母的这种反应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一种奖励,它会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和强度,从而使攻击性逐渐增强。
2 幼儿园因素
2.1 幼儿园的环境不良,激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的不良环境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
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大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起着关键的作用。狭窄的活动空间,会使幼儿感觉压抑,彼此间的碰撞机会多,发生争斗的几率也会变大。场地太大会使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和合作性游戏减少,但场地狭小、拥挤,又会增加攻击性行为。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游戏室中儿童人数增多会导致儿童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和较少的相互作用。
心理环境方面: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压力,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可以安心、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
2.2 教师的教育不当,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教师不恰当的教学安排,直接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③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而有时在幼儿园却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在平常的教学中,若教师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的情况下,草率安排教育,游戏活动,就会激发更多的攻击性行为。(2)教师对幼儿的消极评价,间接助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些教师在对攻击性强的幼儿几经教育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就会失去信心,往往认为“这孩子就这样,没法改变了”,对其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甚至还为这样的孩子贴上“攻击性强”的标签,在老师的影响下其他幼儿也会认为“他是个爱打人的孩子”。当其他幼儿带着“偏见”与这样的幼儿交往时,往往就会引发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3)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过度关注,激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于在园的幼儿,一般都是比较依恋教师的,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过度关注,会使幼儿对教师的态度产生错误的解读,认为只有制造一些攻击事件,才会得到教师的关注。这种情况对那些比较内向的,平时不怎么得到教师关注的幼儿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攻击性的习惯。
3 社会因素
3.1 不良的影视媒体,加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等打斗的动画片,他们常常以打斗中的人物自居,只在意自己的言行和动画中的人物一样厉害,不会考虑这种厉害对他人的影响。于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把看到的搬到做游戏中去,从而体验那神奇的力量,满足好奇心,而不考虑后果,攻击性行为在无意当中发生。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3.2 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不良的生活环境则对幼儿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周围人都是满口粗口话,脾气暴躁,遇到问题就只会用武力解决的环境里,幼儿也学会这样的语言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佷容易使幼儿在潜意识里有一种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误观念,更加助长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