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论文中心 -> 语文论文 -> 论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要讲求课堂教学艺术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语文论文    收藏本页
小学语文课要讲求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的种类很多,例如:课堂导入艺术、课堂幽默艺术,课堂启发艺术,课堂运筹艺术,课堂应变艺术,课堂形象艺术,课堂情绪艺术和课堂愉悦艺术等。下面就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艺术种类加以讨论。
    一、课堂导入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 q 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 q 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发情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发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发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例如:在学习生字“休”时,让学生给“休”字作解释并组词,可以查字典。我原以为学生一定会按照字典上的现成答案回答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生:“休”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木”,合起来是休。一休的“休”。
    师:“休”字是什么意思?
    生:“一休”是人名,无需解释,(学生的回答非老师所预期的)。
    师想了想,立即找到了归入主题的办法,“一休”虽是人名,但“休”是有意思的,…  大家都看过《聪明的一休》吗?
    生:(齐)看过!
    师:《聪明的一休》每一集后都有这样一个画面,小一休躺在地上,一只手撑着脑袋,他的师兄在远处喊他:“一休、一休!”一休怎么回答的,谁还记得?
    生:(异口同声,气氛热烈)“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
    师:那么“休”是什么意思?
    生:“休息”的休,歇一歇的意思。
    这里教师对出了轨回答,不是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去发现其中可以达到主题目标的因素,加以利用,机智引导,唤起学生的记忆,激起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答了教师的问题。
    三、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
    课堂教学形象艺术主要有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
    口语形象是指用口头言语的语词语句和语气来描绘事物形象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声母bdqpg的形体,我教给他们顺口溜“正6b,反6d,正9q,反9p,q字拐弯变ggg。这样经过一番口语形象的艺术操作,汉语拼音变得有趣又好学。在如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还有“心”,半个锅炒三豆,蹦了一个,跳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
    此外,还有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闯”字形体难记,我就在黑板上画一扇门,一匹小马“闯”进门去,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闯”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
    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四、课堂情绪艺术
    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
    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它需要内心力量的激活和驱使。课堂上教师以充沛、高昂、蓬勃向上的情绪讲课,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精神振奋、愉悦,如饥似渴地学习,必然提高学习效率。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跳、扔、拍、扫、端这一系列动词时,学生兴趣颇浓,有个别学生还偷偷地做动作,于是我就请他们到前边来演示一下,什么是跳,你跳一跳,之后我又让学生比较跳高、跳远的区别等,学生很乐意体验一下这些动作,并加深了对字意的理解。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课堂教学技术所应追求的最佳教学。
         还有,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一)。找准情感激发点  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考虑如何找准情感激发点,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波澜迭起,富有活力。
    1.设疑引趣“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时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例如:《狱中联欢》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课题中的“狱”和“联欢”各是什么意思?(2)在狱中失去自由的人们,为什么还能联欢呢?(3)他们是怎样联欢的?这些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读起来积极主动。
    2.以画救趣根据学生好动,喜欢画画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画画,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夕照》时,我另辟蹊径,利用“读文、想象、作画、评画、悟文”这一途径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将自己体会到的美丽的夕照画下来。在学生作画之前,我先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的推移变化,梳理出课文重点介绍的几幅画面之后,学生神情振奋,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后来的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3.以谜促趣谜语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若能根据特点,配合适当的猜谜教学,定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后写一篇文章,观察前可先出示几则动物的谜语,让学生猜。(1)扇子脚,扁扁嘴,跑得慢,会凫水(鸭子)(2)头戴双尖幅,身上穿棉袄,说话带鼻音,最爱吃青草(羊)当揭开谜语后,要求学生比较这些动物区别在哪里,这样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观察时既抓住一般动作。形态,又突出自身特点,写出的文章具体生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更大的兴趣。
   ( 二)。立足思维展开点  体验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和体验。”自主学习是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知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统一起来。那么,如何立足思维展开点,让学生体验情感呢?
    1.  媒体辅助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得好:“爱探索,喜尝试孩子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采用了“媒体辅助  转换角色 体验情感”的教学思路。
    课始,我一反往常以学习课文为主的常规,改成了学生转换角色后进入情景之中的仿作,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一开始,紧紧地围绕着课堂教学的目标,用悠扬,柔情的《西风颂》音乐奠定本课的基调,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揭示本课的训练重点——进行角色转换(转换成朝鲜人民的身份),仿课文结构(话别——回忆——赞美)进行习作,在有感情的读好自己的习作。即于情感体验中学好本文。由于有音乐的刺激,媒体的辅助,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引发了情感。接着,教师又以身示范,为学生作榜样,在电教手段的帮助下成了一位朝鲜老大娘,饱含深情的和志愿军战士话别:孩子啊!让大娘再看你一眼……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灵感被激发了,创作的热情达到了高潮。于是一位小金花,朝鲜大嫂应运而生,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英雄的壮举又在学生的眼前浮现,成了学生笔下的素材,并牵出了万般柔情,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很快的写出了一段段文字。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朗读。互评。互改,学生很好的领会了文章的内涵。以致于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学生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就把那深奥的含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这种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了知识的主动构建。
    2.  捕捉学生思维火花  体验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好问、好动、好强的心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能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应对这些见解适时肯定,让学生的好胜心不断得到强化,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开发,在体验成功的需要,获得成功感时,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 三)。强化心灵兴奋点  升华情感一堂课虽然是短暂的,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在课堂上,注意设计引起学生兴奋的兴奋点,就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以“读”为兴奋点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充分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或静思默读,或低吟慢诵,或高声吟唱,使学生进入课文地情境,充当课文描写地角色,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完《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后,我先指导学生分好角色——叙述人、小红军、陈赓,按照各自的不同的表现,读得“闻如其声。如见其人”。朗读时要特别注意人物得动作、神态。“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要读出小红军满不在乎的语气,语速放慢,强加重音;小鬼把腰一挺,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要读出小红军不服输的口气来,透出一股倔强之气。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2.  以“演”为兴奋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寓言,童话都适合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最容易使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如《狐假虎威》这一课,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的特点,找准情感激发点,立足思维展开点,强化心灵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把学生认知,意志,情感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