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型话题
这类话题通常只是给考生圈定一个写作的范围,或者说给考生画上了一个无形的圈,使他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局限于这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内,不可超越。这种话题由于只告诉考生写作的范围,因此考生必须根据这个写作范围去确立文章的观点。亦即主旨。然后在围绕这个主旨去写。
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给学生画了两个范围的圈圈:一个是大圈,即这个选择必须是“心灵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经过心灵的矛盾、冲突、斗争后所作出的选择。而有些同学只写了选择,没有写出经过心灵的过滤,不能算作完全切题。这个话题只是告诉考生写作选材时应遵守的范围,并没有告诉考生去选择什么,也就是说没有告诉话题的主旨,文章的主旨必须由考生自己决定:你可以选择为了他人的生存而献出生命,可以选择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作出个人利益的损失,也可以选择为了他人的幸福生活去过艰苦的生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话题作文“人生四气”导写
[题目]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请以上段文字或文字中的某一句话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1)具体角度与写法可以多种多样。(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读名师审题]
从提供话头的数量看,有些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头,属于单头型。而本题却不是这样,它同时提供了五个话头,要求任选一个作文,属于多头型话题作文。这类题目形式新颖,开放性更强,更便于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话题作文的新发展。多头型话题作文除可以借鉴单头型的写作技巧、创新思路外,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如果题目提供的几个话头是大致同向的话,一般不宜逆反求新。这是因为多个同向的话头稳定了作文立意的整体指向,盲目逆反就违背了题旨。这一点必须注意。
二是可以通过精选话头在定位上求新。题目虽然有多个话头,但对于某一个学生而言,必定有相对最适宜创新的一个话头。标准由主客观两方面决定:主观方面,自己对哪一个话头认识最深刻,材料积累最充分,就应该选择哪个话头;客观方面,别人较少问津的话头,或少有顾及的意向,自己要加以盘算。这样方能胜人一筹。
[读思路点拨]
思路一:立意创新。比如以“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为话头作文,可以拟题《退一步也是一种勇气》,通过小羊相争、晋文公退避三舍和哲人、狂徒对答等事例,阐明这样的观点——“披荆斩棘、舍生取义是一种勇气,谁又能说权衡利弊,以退为进不是勇气?‘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或许会带给我们比进一步更好的结果呢”。
思路二:角度创新。比如以“四气”为话头写作,可以巧妙地选取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写他集志气、正气、勇气和才气于一身。
思路三:文体创新。比如拟题《朝阳的志气》,运用采访记的形式,让搜狐创办者张朝阳讲述创业的艰难和奋斗的历程,由此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的志气。又如拟题《软骨病》,采用就诊病历的形式,为缺乏正气的软骨病患者诊断病因,并提出治疗建议。
思路四:写法创新。比如写一篇《黑暗中的勇气》,用第一人称,通过海伦·凯勒的内心独白,揭示“黑暗与孤寂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定会发现黑暗中的灵动色彩”的道理。
[读精彩材料]
一、一生磨一镜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二、宁可做错,不可不做
IT老英雄王安在他的回忆录《教训》中写道,他6岁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只活的小麻雀,欢天喜地拿着往家赶。到了家门口,想起母亲不喜欢这类小东西进房间,于是就将小麻雀放在家门口,进屋去请示。妈妈竟然破例同意了!王安急着去拿他的宝贝。不幸啊!他看见小麻雀已经在猫的嘴里了。
在人生的长河中,你不愿主动地去承担责任,看上去你没有损失什么,但实际上你在原地踏步,你的精神天天在萎缩;你天天听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就是与你无关。当你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一个难题,不回避,你失去的是狭隘的小我;当你跨过这些问题,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还会感觉到天地的宽广,人生的意义。
三、开启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大门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心钻研,于1987年发展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这个思想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四、哈利的妙招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场内的食品推销,可生意不好。他决定向每个买票的人送一包花生,以吸引观众,结果大获成功。观众进场吃了花生后,觉得口渴,又带动了饮料生意。饮料生意也越做越好。根据与老板的约定,他分得了利润的一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读经典范文]
正气——生命的真谛
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