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收藏本页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
    2、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
    [媒体设计]
    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A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B同学们,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爱国志士王伟的飞机被撞的历史我们至今记忆清晰,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和一位英勇战士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几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思路,如何表达你的哀思与愤怒?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吧,学了本文,我们定将受益非浅。

    二、出示投影,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参考注释一。)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学生听录音

    四、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1、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
    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五、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 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完成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

                  (1、2)       唤醒麻木庸人          恨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             (时间顺序)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深情诵读课文
    2、根据文中所写,说说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3、阅读鲁迅《风筝》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2、“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
    明确:悼念刘,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
    (2、4两段是要求背诵的,故将局部思路的输理放在2、4段上)
    (一)第2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集体诵读
    3、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明确: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4、背诵

    (二)第4部分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术刘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