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实习报告 -> 领导讲话 -> 组织人事 -> 范文内容

2011年最新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

范文作者:本站    范文来源:本站整理    范文栏目:组织人事    收藏本页

2011年最新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

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物质:人员经费物资设备,精神:目标、权责结构(权责结构,指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单元,以及各工作职位之间在工作任务、权力和责任方面的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人际关系。

2、行政组织的性质(论述题)(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 ③权威性④法制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

3、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①管理对象不同。②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③活动的依据不同。④活动的目的不同。

4.行政组织在管理中的作用(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5.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4)社会功能(①社会保障,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 ③控制人口增长。④加强环境保护。)6、行政组织的功能与国家的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家及其整体活动的方向就是国家功能,即国家在社会事务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国家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外在表现。国家本质决定其功能,功能体现本质。行政组织的功能是与立法组织、司法组织的功能相对而言的,是整个国家机器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7.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1)广泛性(2)有限性(3)稳定性(4)变异性

8.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3)控制人口增长(4)保护自然环境

9、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1)综合性总体研究 ①一般性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2)静态研究 ①行政组织的结构。②行政组织的体制,即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关系。③行政组织的类型。(3)生态和心态研究 ①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主要分析自然、经济等外部环境与行政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②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主要探讨行政组织内部的物质、制度条件和人群关系的影响,以及行政组织如何改善其内部条件。(4)动态研究 ①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②行政组织变革。

10.行政组织理论学科的性质:它既是统治阶级实现对社会统治的工具,又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主体。由此决定了行政组织理论既有特殊的阶级性,又有各个不同国家所共有的社会性。行政组织的阶级性,决定了各个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不同而对同一种行政组织现象持有不同的看法。行政组织的社会性,决定了各个阶级对同一种行政组织又有着某些相同的评价。行政组织理论特殊阶级性和一般社会性,决定了我们研究行政组织时,要持批判的继承态度。

11.行政组织理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12.行政组织理论研究方法(1)阶级分析的方法(2)系统分析(3)理论联系实际(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13.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意义(1)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2)是行政组织改革实践的需要(3)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

14、“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试述其理由。该论点从行政组织理论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影响方面,阐明了行政组织研究的重要意义。(1)国家政权是由人来掌握的,人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行政工作人员是政府功能的的履行者、机构的组成者和权力的执行者。如何调动行者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行政工作人员的潜力,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一个重大课题。科学的行政组织管理,就能有利于调动行政工作人员潜力。反之,则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认识掌握行政组织自身管理规律,有利于由于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2)研究、学习行政组织理论,使行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地按照行政组织建立、运行的规律办事,也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有助于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第二章

1.我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一直在进行着调整与改革(3)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4)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部门林立,机构臃肿等

2.奴隶制时期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1)雅典的行政组织具有原始的民主行政特征(2)强调依法行政(3)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4)行政职能简单

3、简述外国奴隶制时期行政组织发展的特点。(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多限于宫廷内部的管理。(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权责划分既简单又统一。(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4、法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特点是:(1)强化了总统的权力,总统无需对议会负责;(2)提高了政府地位,国民议会无权要求总统下台和解散议会;(3)议会的作用有所下降,但仍然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三大职能。

5、封建制时期英法行政组织的特点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②中世纪末期,随着专制王权的确立,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③地方行政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已初具规模,为近代各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6、美国现代的独立政府管理机构具有如下特点:(1)专业性强,管理职能单一。(2)具有独立性。(3)行使混合权力。(4)办事效率高。(5)独立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各种专门委员会。

7、简述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行政组织(发展)的特点。(1)行政组织日趋独立且职能不断扩大,行政组织总量不断增加。行政组织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科学化。(2)从原来的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3)行政权力越来越大。(4)在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关系上,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中央集权(如英国);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如法国)。

8.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分析其对中国政府机构的影响(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现代中国高度集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是古代这一特点的继承。(2)我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启示我们,是激进式的改革还是渐进式改革,要视具体情况审慎地选择(3)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现代行政组织建设的宝贵财富。(4)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这些宗法思想对当今行政机构的建立和运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与之斗争。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4)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过细,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造成了上下级或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清,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10.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行政组织日趋独立,并且职能不断扩大,总量不断增加。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组织及行政管理日益专业化、科学化(2)近代,行政组织的职能不仅扩大,而且从原来的以政治职能为主变成现在的以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启示我们,一个国家公共事务中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增加,行政组织中负责管理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部门所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大。(3)行政权力越来越大。(4)在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的关系上,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中央集权;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如此看来,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组织的共同要求。

 

第三章:外国行政组织理论

1.官房学派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观点(1)主张建立统一的,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及方法(2)主张国家行政组织选用优秀人才(3)主张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应将管辖的事务分为若干部门来管理(4)主张加强国家及政府的权力,强调人民对国家的服从

2、柏拉图:《理想国》与《政治家篇》里。:(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2)“无学识者不能治国”(3)治国者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4)柏拉图晚年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思想。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提出了三权分立的雏形,即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构。(2)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在于:城邦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行政机构的设置要以管理的业务或对象为依据;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行政机构与之相适应。(3)提出了行政组织应当具有一定的职能,如城邦监护职能、公共财政、军事职能等。(4)行政人员的任用的原则:适用、专任、德才兼备。(5)建立行政监督机构对行政人员进行监督。(6)崇尚法治。

4、马基雅维利:(1)群众支持原则(2)组织内聚力原则(3)组织领导者必须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原则(4)持续存在下去原则

4、威尔逊:独立的行政科学的创始人, 1887《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提出:要求首先明白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任务;倡导改进政府机关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方法;强调行政组织。

5、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1)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2)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

6、密尔:《代议制政府》:(1)衡量一个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2)政府的职能应该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3)行政组织合理分工,实行个人负责制;(4)政府的全部工作都要由有特殊专业性的人才来担任。

7、泰罗: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主要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主张将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开来;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即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适当放权。

8、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官僚制理论。他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法理权威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

官僚制组织的特征主要有: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占有一个明确说明了具体职权的职位;二、组织内成员享受的待遇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三、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隶属关系;四、强调组织的专门化;五、组织靠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六、组织管理以书面文件“档案”为基础。

9、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代表人物,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的创始人,《工业文明里的人的问题》。基本思想是:一提出了“社会人”理论;二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说法,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妥善对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三是作为新型的组织领导者,其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来激励人的“士气”,以提高组织效率。

10、法约尔:一半组织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任何切实有用的理论应当能够应用于所有的各类组织;他探讨了组织的层级机构,主张保持比较小的管理幅度;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

11、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权变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1)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2)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3)提出了组织的权变观念。权变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组织具有多变量性②每个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分系统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③权变理论致力于谋求组织与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

12、柏森斯:《社会系统论》、《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进程》。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形态维持。这四个方面的特质主要通过组织的三个层级来维持:①决策层级,负责决策和组织方向;②管理层级,负责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活动和组织与外部团体之间的接触;③技术层级,这是组织目标的直接完成者。这三个层级有着明确的界限。

13、西蒙: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管理行为》(或《行政行为》)。①组织是一个决策系统,组织的功能就是决策。②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③组织平衡理论④他提出了组织影响论,即研究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行为⑤他提出了组织设计论。

14.评述国外早期行政组织思想(1)没有单纯的行政管理思想,更没有单纯的行政组织思想(2)内容丰富。

15你如何认识现代行政组织理论的(1)现代行政组织理论注重对组织的系统性、生态性、权变性的研究(2)带有综合性、开放性、有机性和总体性的特征(3)也有不足:A、只强调组织被动地适应环境,很少研究组织应如何主动地促进环境的改变B、过分强调组织的变数,而忽略了对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运行规律的研究(4)近年来,现代行政组织理论倡导组织变革,并认为,行政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能产生出活力。

16、对传统行政组织理论的评述:贡献:1专业化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组织管理之中;二,总结和概括出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理;三、强调组织的运作应当以法律为规范。不足:一,只研究了组织的静态结构,忽略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方面的动态研究;二、强调了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忽略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研究;三、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性的系统来研究,忽视了其开放性。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行为科学是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对人类行为作客观的、科学的研究的学说。把行为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引用到行政组织研究中,就产生了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

17、对行为科学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的评述:这一时期的理论注重对人的研究,使组织研究从静态转向了动态;重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认识到这在满足组织成员个人的心理和感强需要上,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重视对决策问题的研究,认为组织首先是个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这一时期行政组织理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偏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过分注重对个别事实的研究;这一时期关于组织的研究仍然是带有封闭性质的。

18、对现代行政组织理论的评述:通过对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批判,现代组织理论提出要建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有机性和总体性特征的新型政府主张。他们注重对组织的系统性、生态性、权变性的研究,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系统,并且是与内外环境密不可分的一个开放系统。不足:一强调被动地适应环境,而非主动地促进环境的改变;二过分强调组织的变数,忽略了对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运行规律的研究。目前,现代行政组织理论不断倡导变革,要求政府放松规制、下放权力、重视民主参与、提高应变能力、重视服务对象。

 

第四章:中国行政理论

1.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特点(1)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达到很高水平(2)缺乏系统性,没有行政组织的专门论述(3)尽管有某些不足,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

2墨家: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主张尚贤用人原则;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必要性;认识到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提出了“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

3道家:老子思想包括: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下的用人思想。

4、法家(商鞅和韩非):(1)商鞅:以法为本,特别重视法。强织领导的统一性,认为领导权应该为君主所独揽。(2)韩非:分析了法、术、势各自的含义。(法就是行政组织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术是统治术,主根据行政任务授予臣下一定职位,并进行考核),势是君主的绝对权威);主张用法、术、势兼用的手段治理国家和行政组织自身;调组织分级管理与监督原则。

4儒家:(1)孔子;“礼”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思想:维护严格的等级秩序;强调组织内的和谐;选拔正直的人来参与管理。(2)孟子:以人为本贤任能业化分工。(3)荀子(集大成者)礼法结合;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性;“义”是人类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选闲任能的用人思想、孙中山(1)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 (2)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3)重视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

5、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对我国当代行政组织发展有何借鉴意义?(1)孙中山主张五权应当在民意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基础上由政府来管理。这对于我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颇有现实意义。(2)他提出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这种思想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3)他重视人才,主张量才使用,反对人浮于事,任人唯亲。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思想。

6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思想为渊源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长期探索而逐步形成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性质(2)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职能(3)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原则(4)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

7、邓小平:织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2)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比较重要)①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②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③要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④ 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⑤ 要进行机构改革。(3)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4)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①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②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③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④ 强调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8、邓小平行政组织思想对于当前我国行政组织改革指导意义:小平关于行政组织思想的很多论述,都是我国现阶段行政组织改革的行动指南:他指出,行政组织应该以经济职能为中心,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这些是我国进行行政组织建立所应当时时依据的指导方针。对于行政组织改革,(1)邓小平指出了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行政组织中机构重叠,效率低下的现象,才会更加有力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他指出,要改革行政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的职权关系。应当把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很好地结合起来。(3)要着力于改革党政关系,实现“党管干部”、“党管大事”。(4)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是针对长期以来,政府对企业牢牢控制,管得过多过死,导致其缺乏合理的路线而提出的。(5)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8、对中国古代组织思想的评述: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其内容比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更为丰富和深刻。其中,有很多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例如政令统一的思想、权责统一的思想、组织和谐与内聚力思想、组织与效率思想等等。同时,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当时的行政组织思想大多是片断地、不系统的,而且没有对行政组织专门论述,更多的是隐藏在古代思想家的治国方略之中。

9、论述社会主义中国行政组织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接受党的领导的原因(1)由于我国的行政组织是人民的政府,由此决定了我国行政组织必须遵循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原则。同时也是“议行合一”的政体所决定的。(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因此,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组织及其行政管理活动,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五章:组织目标

1、组织目标核心内含: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共指向性;代表着一种状态;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投入特定资源;具有评估组织及其成员绩效的工具作用。

2、组织目标(特征):强制性、服务性、和谐性、复杂性、动态性。(作用):导向、激励、整合、管理工具。

3、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提供公共服务。

内部目标:管理资源;绩效管理;机关管理;组织发展。

4、目标管理的优点:奖励作用明显、管理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有利于组织发展。缺点:容易偏重于短期目标、设置目标存在困难、管理权变性差、容易导致管理缝隙。

5、进行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1适于

目标管理的组织与情势2组织的成熟度与组织成员的素质3合理组合组织目标。

 

第六章:行政组织结构:

1、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1)合理的组织

结构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2)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其积极性(3)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4)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5)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

2、行政组织结构的合理的标准(1)任务与组织平衡(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是按比例配置(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3.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必要性(1)适应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2)适应行政管理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需要(3)适应行政管理专业化、技术化的需要(4)适应行政管理程序的需要。

4、如何科学地划分行政区划,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有利于各地区人民和各民族的安定团结(2)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固(3)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5.如何正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1)行政组织中纵向层次的高低影响管理幅度(2)下属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3)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4)被管理者的素质高低也制约着管理幅度(5)集权、分权、授权程度影响着管理幅度与层次(6)下级单位所在地集中的程度和信息传递状况影响管理幅度与层次

(7)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幅度与层次。

 

 

第七章:行政组织体制

1、保证行政组织体制科学化的重要性质:(1)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科学与否,是否与时代需要一致,关系着行政组织阶级职能和社会职能完成的好坏,关系到行政组织效率的高低(2)我们研究行政组织体制,对各种体制的内容,优缺点及其运行条件是否科学进行分析,对实现我国行政组织权利分配科学化、健全我国行政组织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运用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1)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的正确运用,实际上是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利分配关系问题。(2)影响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的两大因素:社会的需要和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

3、行政统率机关的职责(1)计划决策(2)组织指挥(3)选人用人(4)编制财政预算(5)负有相应行政责任。.被统率机关的职责(1)依据国家法律或首脑机关的决策,制订具体实施计划(2)作好实施计划的准备工作,并将所属人员有效组织起来(3)具体执行过程中,作好指挥、协调、沟通与授权工作,使工作圆满完成(4)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本机关内部各种日常事务。

4、业务机关的职责:计划、执行、考核、报告。行政辅助机关的职责: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深入实际,收集研究信息、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管理本机关人、财、物。国家经贸委的主要职责:监测、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调节国民经济日常运行、拟定并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拟定工商贸综合性经济法规、政策、指导流通体制改革、制定监管国有企业资产的政策法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5、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①根据宪法和法律,制订行政法规,发布决定与命令②规定各部、委的职能,同意领导各部、委及地方政府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④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划分,批准省级行政区划及县(市)的建置与区域⑤审查行政机关的编制,依法任免、培训与奖惩行政工作人员⑥领导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各项事务⑦改变和撤消各部、委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命令、决议和决定。

6、我国地方行政机关的职权(1)执行本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与命令,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2)发布决议与命令,制订行政措施(3)管理本辖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公安等事务(4)依法任免与奖惩行政工作人员(5)保护社会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6)县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改变或撤消所属各部门及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议、命令。

7、健全行政程序各类机关的原因(1)决策机关是整个行政机关体系的统率(2)执行机关是对决策加以贯彻和实施的机关,地位重要(3)咨询机关可分为决策机关提供意见和建议,是科学、合理决策的有力保证(4)信息机关对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和传递(5)监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是决策是否得以执行、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有力保证。

 

 

第八章: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

1、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1)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2)只有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行政组织才能做到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渠道畅通,信息流畅,程序严密(3)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组织的既定目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4)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的行政组织结构(5)政治不问帝国内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6)政治不稳定打乱已有的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可能引发行政组织的彻底崩溃。

2.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2)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3.法律的完善化和科学化程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法律的完善化,是指各类法律形式的完备程度;法律科学化,是指法律内容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的反映程度。(2)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3)法律的有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象征组织的混乱

4.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组织的运行状态(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5.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对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不同影响行政组织(2)对行政首脑权力观念的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3)对行政组织运行方式观念不同影响行政组织(4)行政道德观念不影响行政组织(5)对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认识不同影响行政组织

6.行政道德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2)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3)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7.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民族环境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响应的行政组织设置(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4)关系着行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小

8.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2)重大国际时间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类事件的临时机构(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机构(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9.如何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1)树立民主意识(2)树立法律意识(3)树立双向沟通意识(4)树立政绩意识(5)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10.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的措施(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自觉的饿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3)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4)民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11.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3)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2.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1)实行政教分离(2)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3)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4)以法律约束宗教信仰自由

13.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

1、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效率(2)物资设备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2、制度条件的内容:1组织制度2领导制度3人事制度4办公制度5检查监督制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①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统一性③制度促进行政组织活动的法制化,有利于克服行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④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否,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⑤ 制度的优劣影响行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3、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2)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3)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4、行政组织内部组织摩擦产生的客观原因(1)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2)角色摩擦(3)信息沟通渠道受阻(4)资源的短缺性。主观原因:目标与利益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性格爱好不同。

5、建设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积极影响(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力量(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有效沟通,统一各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协调运转(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有利于组织稳定(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有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破坏性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消极影响(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团结(2)使行政组织成员的心理更加不平衡,情绪低落,妨碍行政效率的提高(3)导致摩擦双方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妨碍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6、创建行政组织良好的物质条件方法(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2)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资设备(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造良好的的制度条件:填补制度空白,使行政组织制度配套化,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网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反映行政组织运行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制度。造人际关系:平等民主的原则方法、利益共享、意见沟通、激励强化。增强群团内聚力:(1)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2)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3)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其价值观以形成共识(4)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7、解决组织摩擦的方法(1)订立平衡目标(2)增加沟通机会(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4)加强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第十章: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自身管理

1.行政组织设立的指导思想(1)主观性客观性的对立统一(2)科学性阶级性的对立统一(3)稳定性变动性的对立统一。行政组织建立原则的作用(1)有助于设计与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2)有助于指导与规范行政组织的日常管理(3)有助于改革与完善行政组织。

2、中国组织设置的原则:服务原则、职能决定(据行政组织设立相应机构,围绕组织职能确立组织结构,根据职能变化发展适时调整行政组织)、统一(机构设置统一,领导指挥统一,职责与职权统一)、系统(保持整体功能,坚持平衡,坚持开放,管路封闭回路)、效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尽量精简,层级幅度适中,进行专业化分工,简化办事程序)、法制原则(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机构的设置和变更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规制型管理(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管理规范化)情感型管理(激励沟通参与协调)市场化管理(行政组织内部管理市场化,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市场化,自我服务功能市场化)

4、中国自管方法:民主集中制、重人与重制度相结合、目标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制度管理抓好了重人方法才能真正落实,达到民主功绩平等)、

5、目标管理法的环节(1)制定目标(2)执行目标(3)检查成果(4)信息反馈(5)应注意的问题。目标管理的意义(1)它规定行政组织前进的方向(2)它激励行政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3)它提供组织与个人工作考核的依据(4)它增进组织内各部门、各层次、各成员间地协调(5)它影响行政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调整,制约组织中人、财、物的具体配备(6)它识行政领导对行政组织及其成员进行计划、协调、指挥与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应注意的问题(1)形成整体、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合适的目标网络(2)目标制定过程中真正贯彻双向沟通、民主协商原则(3)目标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权、责、利结合。

 

 

第十一章:行政组织编制

1.机构管理的内容(1)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政府机构的总量规模(2)划分机构的属性(3)对机构级别的管理(4)对机构名称的管理(5)对机构规模的管理。编制管理的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2.人员管理的内容(1)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2)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3)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3.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性质:政治性、服务性、系统性。意义:1、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率。2、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3、有利于整个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4.行政组织编制设计基本原则(1)职能决定(2)职位设置(3)协调平衡(4)动态调整(5)精简节约(6)依法管理

5.行政编制总体设计依据:职能种类、人口数量质量密度、地域面积地势地貌。单元设计依据(1)要依据各地实际业务需要设置机构(2)要将业务种类和工作量大小相结合(3)上下级业务对口,但机构不一定对口(4)根据机关不同性质核定编制。内部编制设计依据(1)以最少的职位完成最大的工作两(2)尽量将业务相同的任务叫给一个具体单位或个人完成(3)员额的结构要合理。

6.行政编制设计程序阶段(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拟制方案,分析选优(3)试行实施,反馈调整(4)依法呈报,核定实施

7.做到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的要求: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编制管理手段:法律、经济、行政。

8.编制法规的内容(1)编制管理的原则、方法、各类编制标准(2)编制管理的程序及权限划分(3)编制管理的纪律

9.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1)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勤政、廉政和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3)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整个行政组织管理的法治化。

10、行政组织编制审批的法制化趋势与要求(1)审批编制应根据国家有关编制的一系列法律规定以及辅助这些法规执行的方针政策,决定报审的内容是否合理、合法(2)审批编制工作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相当权威的编制管理机构进行 .(3)审批工作应根据编制程序法严格执行。(4)应严格执行编制程序法中有关编制管理的纪律。

11.当代各国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特点(1)行政编制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仅限于各级政府行政机构(2)在国家三大权力系统的政治结构中,编制管理由政府行使,但同时受到立法、司法机关的制约,重要编制法规主要由立法机关制定。(3)政府编制管理机构的规格级别高,直接对行政首脑负责。(4)重视、强调职位设置和职位分类的工作,将编制管理建立在科学的职位结构体系的基础之上。(5)努力修正和完善编制法规,保证编制的权威性、法制性和有效性(6)重视新方法、新手段的研究和运用(7)对中央政府机关的编制员额和领导职数控制很严,均有法定文件规定,不得擅自突破(8)用经济手段约束编制的膨胀

 

 

第十二章:行政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1.行政组织变革外部原因(1)社会形态的变迁引发行政组织的变革(2)经济类型的转换、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行政组织的变革(3)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行政组织的变革(4)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行政组织的变革(5)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行政组织的变革。内部原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规模过度膨胀3,组织人员的变化

2,行政组织变革的征兆(1)行政组织的只能膨胀引起了与其它社会组织只能冲突(2)行政组织与国家政治系统中其它组织的职责关系不顺(3)行政组织部门林立、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协调困难【表现:各部门的工作既有重复,又有遗漏;人浮于事,事浮于人;政出多门,秩序混乱】(4)行政组织上下级间信息沟通不畅、指挥不灵(5)行政组织内开拓进取的动力不大、缺乏生机活力(6)行政组织与其特定的环境不相适应,不能很好的履行其行政职能。

3, 行政组织职能变革包括(1)行政组织职能作用领域的变革:由政治职能位重心转向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2)行政组织职能作用性质的变革: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转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3)行政组织职能分化程度的变革:由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的职能转变(4)行政组织职能行使方式的变革:由人治转向法治,由行政手段转向法律、经济手段为主(5)行政组织职能作用深度和广度的变革:呈现出“守夜警察”-“万能政府”-“有限政府”的规律。权力关系的变革:横向分权,纵向分权,行政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向普通成员分权,对社会的宏观控制从分权走向集权。

4,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1)统治阶级为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需要行政组织变革(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更替是行政变革的经济动力(3)行政组织成员为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求行政组织变革(4)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推动行政组织变革(5)新的科学、民主、效率观念的出现,为行政组织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5,变革阻力(1)行政组织变革最大的阻力来自行政组织自身“经济人”的特征(2)自立较高者、年长者的阻力(3)人际关系的阻力(4)对变革后科学、高效的新秩序和廉政、勤政的新作风不适应而产生的阻力(5)因害怕被精简而反对或害怕变革(6)对陌生事物的疑虑,对变革后果不解而产生的阻力。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1)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精神积极推进变革(2)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造成有利于变革的强大舆论声势(3)发动群众,民主参与变革(4)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从而减少阻力,变消极为积极因素(5)建立专门研究行政组织变革的高层次议事机构

6,政治制度的变化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影响(1)政治制度的质变引起行政组织的质变(2)政治制度的量变引起行政组织具体职能和机构的变革(3)政党制度的变革影响行政组织的职能及独立程度的变化。社会发展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影响(1)社会企事业组织的独立自主程度及其运行机制(2)社会群团的兴起和独立(3)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度和深度(4)公民内文化素质高低及政治参与意识的强弱等。

 

 

第十三章:当代中外行政组织改革实践

1,美国改革背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政府行政职能扩张引起公众不满;政府规制过多抑制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变革创造了条件;国际环境的变化促使组织变革。内容:政府职能市场化;放松规制;放权与分权并行;精简机构。评价:以放松规制为最大特点;美国的放松规制改革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又是美国规制泛滥的结果;并不是放松所有的规制,而是那些过细过滥的规制。

2,英国改革背景:撒切尔夫人的“竞争性政府”改革;布莱尔的“合作型政府”改革。内容: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经部分职能市场化;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的关系;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内部管理体制;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改革人事制度;增强政府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评价:注重学习借鉴私营企业管理经验;注重循序渐进;改革方案正对性操作性强。

3,日本改革背景:(1)过度的规制抑制了民间的创新和活力。(2)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日本出现了持续的财政困难和财政赤字,它开始重新审视政府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干预较大,限制了地方自治和市民自治的健康发展。(4)国际化的进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政府更有效率和效益、更加经济地运行。内容:(1)放松国家规制,调解官民关系,缩减政府职能及机构(2)推动地方分权,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建立防止行政机构膨胀的机制。(4)建立公务员交流制度,纠正条条行政的弊端。评价: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开透明;注重依法改革;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主动的进行改革。

4中国改革背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行政组织进行相应的改革(2)民主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传统的行政组织体制,使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社会公众不满,为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4)国外行政组织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给我国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5)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给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带了机遇和挑战。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组织改革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内容:(1)理顺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2)理顺行政组织内部职能关系(3)行政组织职能转变(4)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主要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方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冲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结构。

5,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精简人员编制50%左右(2)强化宏观调控部门(3)精简专业经济管理部门(4)强化这会保障和资源保护部门(5)简化了某些问题部门。

6、西方国家的行政组织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 1、美国行政组织改革以放松规制为最大特点,这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放松规制改革的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观念等,这些全新做法,为我国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2、英国行政组织改革强调在政府职能和职能行使方式中引进市场机制,缩小政府职能和机构等,对于正在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3、日本的改革同样是以分权化、放松规制为重要内容的。由此看出,放松规制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组织改革一大趋势。我国在进行改革时,也应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思考点,以便既适应我国现实状况的需要,又能与国家大趋势接轨。

7、对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简单评述(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在理顺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上,总的方式是正确的。(2)从1988年开始的机构改革,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中心,这是非常正确的,它抓住了我国当前政府机构的根本问题。(3)1998年以前的三次机构改革,总体而言,并未走出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4)1998年机构改革比起前三次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①抓住了如何才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撤销了大量的行使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专业经济主管部门。②机构改革的力度大、范围广、配套措施全,对其他经济、社会事务部门也进行了合并、降格。③是机构改革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有利于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总体改革。存在问题:一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二风险性较大。精简人数过多可能带能一系列社会问题。(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法制尚待进一步加强。
2011年最新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