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在城市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乡镇农村,网吧却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网吧在乡镇农村的落地生根,它也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眼球。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乡镇农村网吧的出现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
:使农村人有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获取跟他们生活或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等;同样它也存在弊的一面,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相当严重,亟待引起足够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当前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绝大多数黑网吧被依法取缔。但乡镇农村网吧目前还处于粗放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小型、简易、分散、隐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黑网吧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多、安全隐患多,重复着城市网吧发展的老路。其具体表现为:
1、环境卫生较差,安全堪忧。
乡镇农村网吧大多属于个体经营,业主从节约投资成本的角度出发,经营场所房子简陋,硬件设施差,安装不规范。乡镇网吧基本上只有一个通道,门窗紧关,不通风不采光,加上允许吸烟,空气污浊不堪。甚至有人随地吐痰,脱鞋翘脚,网吧里充溢的各种气味,令人窒息。有的网吧甚至没有任何灭火、防火设备,一旦出现火灾或其他危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2、无证违规经营尚存,隐蔽性较强。
由于乡镇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范围大、隐蔽性较强,加之管理不严,给经营者带来极大方便,使农村网吧经营存在着许多违规违法行为,其主要表现:一是无证经营,有些农村网吧只要购回计算机,拉通互联网,便开始对外营业。二是经营非网络游戏。一些网吧业主为利益驱动,违法经营,随意链接站点,传播不健康网络信息,网络净化形同虚设。经营的非网络游戏绝大多数设有惊险、刺激的色情、暴力、迷信、凶杀等有害内容的游戏以诱惑人。三是隐蔽性强。有的农村网吧隐藏在村民家中,有人便营业,无人则关门,有的在深更半夜中,紧锁大门开始营业,执法人员很难发现。
3、未成年人大量涌入。好多中小学生课余就泡在网吧里,且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均造成极大影响和损害。而且还让家(!)长和老师们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经调查,常有中学住校生在住管人员入睡时翻墙逃出校园进入网吧通宵上网打游戏,导致上课精神萎糜,成绩一落千丈,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乡镇压网吧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上漏洞多,造成盲点。网吧管理机构鞭长莫及,乡镇、农村网吧隐蔽性、分散性强,管理机构对网吧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况。
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颁发已久,但在乡镇农村却很少有人知道该条例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多数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导致查处网吧的行动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给农村网吧的治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3、乡镇农村网吧经营户唯利是图,违规操作。这些网吧经营户法制观念薄弱,为收回投资,获取利润,将网吧管理的规定置之脑后,既不张贴“未成年人禁入”标示,又不严格执行网吧进入登记制度,反而对未成年人进入大加欢迎,提供吃饭、住宿等“优质服务”。有的专门传播色情、暴力等信息,引诱未成年人经常光顾。
治理乡镇农村网吧实在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文化稽查部门的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将农村网吧管理纳入到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中来,并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联系起来。要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的作用,可在村一级聘请网吧监督员,分片对网吧进行监督,逐步形成社会监督网络。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开成合力,从源头上有效地管理乡镇农村网吧。
2、进一少加大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根据乡镇农村特点,发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将《条例》张贴到各班级。各新闻媒体及各乡镇、农村广播站,定期进行宣传,让广大农民熟悉《条例》,监管网吧守法经营,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在乡镇农村网吧的入口显眼位置张贴举报电话。学校应将举报电话和《条例》印发到家长手中。
3、加大疏导力度。全省网吧行业规范化、连锁化改革,要充分考虑乡镇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其连锁店延伸到农村。各乡镇联校要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建设校园网,给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在网上学习的条件。
4、治“吧”与治“网”相结合。其实,网吧之害关键不在“吧”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