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在2005年全国卷中就有一道这种类型的试题,使得很多考生在答题时无从下手,找不到突破口,因为我就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进行探讨:
第一:要明确物质检验通常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有无气体产生,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者之间也有区别,区别在于:鉴定是指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一种物质分别检验出阴离子和阳离子;鉴别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辨认;推断是指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断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
第二:物质检验的要求和步骤
1|、要求:所用的实验方法要简便易行,实验所用试剂要价廉,利用特征反应,现象要明显。
2、步骤:一般来说分为两步:第一步取少许样品(若样品为固体的首先要制成溶液)于给定容器中。第二步各取少许溶液,按要求在试样中加入已知性质的试剂,并根据发生的现象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排除杂质的干扰,以免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
第三: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
1、 不2、 叫加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a、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b、 如颜色、特殊气味等鉴别出其中一种或几种,c、 然后再利用它来鉴别其他物质。
d、 如果无明显的物理性质,e、 可考虑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
f、 若以上两种方法均不g、 可行时,h、 可采用两两混合法,i、 记录每次混合后的现象,j、 再分析,k、 推理从而l、 得出结论。
m、 如果鉴别的物质仅有两种,n、 可考虑试剂滴加顺序不同o、 现象不同而p、 进行鉴别。例如Na2CO3溶液和稀HCL如果把Na2CO3溶液滴加到稀HCL中马上产生气泡,q、 反之把稀HCL滴加到Na2O3液中开始无现,r、 滴加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s、 从而t、 鉴别。
3、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a、 首先分析鉴别物的水溶性、密度、酸碱性,b、 确定能否用水或指c、 示剂进行鉴别。
d、 对于多种酸碱盐的水溶液在鉴别时可以依据“相反原则”进行鉴别。如溶液多数显酸性,e、 可选用碱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f、 若多数显碱性时,g、 可选用酸或水解显酸性的盐作试剂。
h、 对于有机物的鉴别常用到溴水,i、 新制氢氧化铜以及氯化铁溶液等。
4、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对于这种类型的试题的解法是多样的,但最好选用操作简单,试剂选用少且价廉,现象易于观察。解答此类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a、 不b、 能原瓶操作,c、 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d、 若原瓶操作,e、 导致试剂的污染。
f、 取样时一定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g、 叙述操作时不h、 能说出是某种物质,i、 用结论来源于实验现象。
第四:常见物质的检验
1、 气体的检验
根据物质的特性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现象是某几种气体所共有的,如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点是相同的,但为了区别,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因此遇到类似情况,不要过早下结论,而应全面考虑其性质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 离子的检验
根据实验时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生成沉淀:如中学实验中检验SO42-离子;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Fe2+离子;可加入NaOH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色。
生成气体:如检验NH4+离子,CO32-,SO32-离子等常采用此法。
显示特殊颜色:如同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I2的存在;用KSCN溶液检验Fe3+离子的存在等。
3、 有机物的检验
通常从检验官能团入手来确定某种有机物的存在。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来检验醛基;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检验链经中的不饱和键,用FeCL3-溶液来检验苯酚的存在等。
综上所述,只要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到以上几点,让学生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分析,物质的检验这一高考的常考内容。也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