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试题中心 -> 语文试题 -> 试题内容
  • [ 收藏本页试题 ]
  • 初二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例题解析(语文版)

    试题作者:本站    试题来源:本站整理    试题栏目:语文试题    收藏本页
    初二上册语文懒惰的智慧例题解析(语文版)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弄懂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2.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3.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作家作品
     
    基蒂•凯利,美国作家。她是《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擅长披露名人秘闻。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的“杰出作家奖”。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5年第9期《读者文摘》。作者在实践中得出“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传统观念盛赞循规蹈矩和滥用力气干活的人勤劳,这显然有悖 于当前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作者却发现一些懒惰的人身上有了新的奇迹,有了不断创新的成果。因此作者重新更正了思想,觉得应该为懒汉正名,于是写下此文。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倦容(juàn)  训诫(jiè)  碗碟(dié)
    水泵(bèng)    阀门(fá)    亲躬(gōng)
    捷径(jié)      不堪(kān)
    ★形似字辨析
    懒lǎn懒惰赖lài依赖獭tǎ水獭    螺luó螺栓摞luò摞起
    ★熟语积累
    (1)循规蹈矩: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如:
    创业者不应该~,要敢于狂想,敢于创新。“疯狂出创意,理智出财富”。
    (2)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劳。如:
    都市生活的另一个“贡献”是让人变得~。
    (3)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也说精疲力竭。如:
    赵家一家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人仰马翻。
     
     
    懒惰是人类的一种不良习惯,但美国作家凯利把它与“智慧”联系起来,逆向思维,独辟蹊径,新颖而有悬念。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①乏味的劳作。比如晚饭后,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她小心翼翼地把碗碟摞②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诫③,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些碗碟,多跑几趟路,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1]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懒惰的饭店服务员 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 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2]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3]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会是什么勤快的农夫,他们才不在乎整天在地里走路呢。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由此观察某一工序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 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4]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5]一个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④。
    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 乏味的劳作。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6]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 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第二部分(第6段):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的事例来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 懒汉身上寄托⑥着人类的希望。[7]
    第三部分(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①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②摞:重叠地往上放。
    ③训诫:教导和告诫。
    ④亲躬:亲自做。
    ⑤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到达目的的巧妙手段。
    ⑥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文章开篇提出什么观点?以什么事例来论证?
    开篇亮出观点——懒汉促进社会进步。以家务劳动为例,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会陷入忙碌之中。
    [2]“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勤劳的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3]“良苦用心”是指什么?此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良苦用心”指的是运用心智,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就会运用心智去发明一些减轻体力劳动,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于是生产关系得以改善,生产力得以发展,人类社会就向前迈进了。这句话强调了懒汉们的良苦用心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此句一反世俗和传统的眼光,说出了“懒汉”与人类进步的关系。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4]为什么说“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
    因为最优秀的工人是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的人。为此,他们必须开动脑筋,必须提高效率,所以人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勤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从相反的角度去观察优秀工人身上的惰性。
    [5]本句和上句中的“多余”的意 义有什么不同?试作具体分析。
    两个“多余”意义不同,第一个“多余”强调“懒汉”绝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而第二个“多余”强调“勤快的人”甘于做那些重复、单调、乏味的劳作。
    [6]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精神”一词具体指什么?
    本句是过渡句。开始论证第1段的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这里的“精神”是指“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7]“寄托着人类的希望”,这个短语说明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在文中将懒汉们的智慧说成是“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将懒汉的智慧的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懒汉智慧的肯定。
    深层探究
    图构课文
     
    中心思想
    文章用一系列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艺术特色
    1.立意不同凡响。
    文中作者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作者一语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干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守旧、墨守成规,而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作者的立意正是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2.语言幽默传神。
    全篇以一系列事实,推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传神。如:“她小心翼翼地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又如“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剖析文意
    你认为本文在行文上有何新意?
    提示:文本在内容的组织上可谓独具匠心。“懒惰的智慧”,使“懒惰”与“智慧”形成了鲜明对比,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在行文中赋予了“懒惰”新的内涵,指出了“懒惰”给这个世界带来的进步。构思精巧,别具一格,能从事物的反面去认识问题,论述问题,给人以很深的启示。
    文章新颖别致,打破了传统观念,从另一方面认识事物,赞扬了“ 懒惰”的智慧。
     
    阅读鉴赏
    加减人生
    许多人快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懊悔虚度了一生,总是假设如果再给他一次生命,他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不该失去很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是生命是一次单程不归的旅程,没有后悔药!
    那么人生的“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而生活仿佛是一个容器,总想放很多东西进去来丰富我们的人生,这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你要怎么放。记得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头”的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
    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实,还可以放砾石来填满石块的间隙;还可以倒沙子来填充砾石的间隙;甚至还可 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是挤出来的,而人的潜力也是挖掘出来的,所以人生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不自满,不自卑,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的目标,跳起来就能完成。信仰、学识、技能、事业,都是生命中的大石头,趁着年轻力壮,早早地放进自己的瓶里,然后再从容地去享受去游玩去消遣。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那么想装大石头就晚了,只能“老大徒伤悲”了。
    但仔细想想,一辈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钱,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车;有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岂能不累?结果可能生活失调,精神崩溃,并不幸福。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的篓子》,很受启发: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 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们来到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选择是做“减法”人生了。
    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说的就是人生需要减法。
    张良当年历尽艰辛帮刘邦夺天下,功高盖世,可他却毅然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乐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他对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场,最终却丢了性命。可见减法使人消灾。
    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不过三万个日子,活一天就会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可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
    心灵感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加减法,可是人生也能运用加减法,说法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走好人生的路在于,该做加法的就加,该做减法的一定要减,加与减之间就是你人生的快乐与痛苦。
    素材搜集
    绝境里的机遇
    智利北部有一个叫丘恩贡果的小村子,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玛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太平洋冷湿气流与沙漠上的高温气流终年交融,形成了多雾的气候。可浓雾也丝毫无益于这片干涸的土地,因为白天强烈的日晒会使浓雾很快蒸发殆尽。一直以来,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看不到一点绿色。
    加拿大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物理学家来到这 里,除了村子里的人,他没有发现多少生命迹象。但他有一个重要发现——这里处处蛛网密布。这说明蜘蛛在这里繁衍得很好。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把目光锁在这些蜘蛛网上。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蜘蛛丝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根源。
    人类为什么不能像蜘蛛织网那样 截雾取水呢?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罗伯特研制出一种人造纤维网,选择当地雾气最浓的地段排成网阵。这样,穿行其间的雾气被反复拦截,形成大的水滴,这些水滴滴到网下的流槽里,就成了新的水源。
    如今,罗伯特的人造蜘蛛网平均每天可截水10 580升,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需,而且还可以灌溉土地。这里已经长出了百年不见的鲜花和绿色的蔬菜。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链接中考
    真题回放
    (重庆中考)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故乡》——小说
    B.苏轼——《小石潭记》——北宋文学家
    C.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
    D.都德——《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解析:《小石潭记》作者为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答案:B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