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

    教案作者:本站   教案来源:本站整理   教案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背诵全文。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