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时报》报道,德国《世界报》3月27日援引德国工程师联合会主席艾克·莱曼的话说,尽管德国在光学技术、微系统技术和毫微技术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但在过去一年的国际竞争中,德国不再是最有吸引力的技术革新之地。莱曼说:“从产品研究到销售,缺乏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对于德国社会目前冷落工程师职业的现状,莱曼称之为“普遍的技术敌视”。他说,目前德国工作能力弱的人留在国内,技能高的人则流失到国外。莱曼认为,德国技术人才的短缺在短期内只有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加以缓解。
不来梅国际大学自然和工程系主任说,在他们学校,尽管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生物化学技术等专业很热门,但这些专业“只有少数的德国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东欧、非洲和印度。
德国业内人士指出,在一些亚洲国家,“技术激励”普遍制度化,而在德国,要获得技术认可则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今年是德国的“技术年”,专家认为,要使“技术年”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必须创造外部条件,“税法必须简化,应该促进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小企业的发展。”
另有社会学家认为,技术人才短缺与经济趋势引发的恶性循环有关。如果某个专业的毕业生市场供过于求,学习这个专业的新生就会减少。几年后,这个领域的人才供应就会出现短缺。为此,专家认为,德国必须在教育和培训上寻求新的稳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