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 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 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 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 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 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自制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