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使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写,提高习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呢?我的体会是:
一、指导学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小学生作文难,其原因之一是大仓库缺少写作储备。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积累少,缺少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而观察是“智慧的眼睛”,是学生储备写作材料源泉之一。因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呢?方法如下:
1、指导学生多方面观察
作文就是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在作文之前,应对客观事物有较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方位地去观察认识事物的全貌。否则,作文思路会比较狭窄。
在写密桔种植时,经了解,学生只知道桔树枝叶绿色,开白色小花,果实好吃,别的什么也说不上来。基于这种认识起点,我组织学生到桔林去参观,并由整体研究部分指导学生依树形、树枝、树叶、花朵、果实的顺序去仔细观察。从其高矮、粗细、疏密、姿态、气味、颜色、形状、大小等多角度着手,全面认识桔树的特点。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嗅等多种观察方式,获得了大量有关桔树的写作素材,对桔树的认识也产生了新的飞跃。拓宽了写作思路,写出了较好的习作。
2、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事特要抓住特点,这是观察的一处重要品质。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孤立的看某种事物,往往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若拿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作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即突出特点。这种比较观察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密桔果实时,我采用了以上方法。首先,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引进录像资料,先播放远处山坡上整个桔园绿树红果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金秋时节桔园的色彩之美;再播放近处一棵棵桔树并定格指导观察,体会桔子之多。这一比较,学生明白自己观察的立足点不同,获得的信息就不同的。接着通过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树上单个和成团的桔子,躲在林中和显露枝头的桔子。边观察边想,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抓住其不同的特点,产生联想和想象。然后指导学生比较观察未熟的、半熟的、熟透了的桔子,把握其颜色特点。学生兴趣极浓,思维非常活跃,表达准确、生动。最后利用实物将密桔和普通桔比较,学生通过“摸”、“剥”、“闻”、“数”、“看”、“捏”、“尝”的过程,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多种感官,准确深刻地把握了密桔的内部特征。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剥开密桔那发泡的皮,一股特殊的桔香扑鼻而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神清气爽”。“十来片桔瓣紧紧围在一起,真如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桔瓣月牙状,捏一捏,胀鼓鼓的,似乎要破裂了。吃时咽得稍慢了点儿,汁水就会溢出来挂嘴角,味道酸甜可口,真是棒极了。”
3、指导学生细致观察
在写人或活动场面的作文时,学生的通病是该重点细致写的地方,总是大而化之无话可说,这症结恐怕就在于没抓住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冷冷而看,导致作文抓不住细节,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抓住典型而有所侧重。
在学生写《50米迎面接力赛》和《钉钮扣》的作文前,我指导学生采用典型观察法,抓住活动中的代表性角色的动作、眼神、表情等的变化重点观察。如50米迎面接力,着重起跑者、瘦高者、矮胖者、掉棒者、摔跤者、焦虑者、机智者。这样,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有味道。在钉钮扣比赛时,在钉钮扣比赛时,我选择的参赛对象就具有代表性:有的同学学习拔尖,但运动能力差;有的性情急躁;有的沉着稳定;有的做事动作麻利。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两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整个比赛虽没有喧闹的场面,也没有高昂的助威声,但参赛者都进入了角色,观众都注视关心着“局势”的发展。活动结束,学生只用了近半个小时,写出了生动的作文。有同学这样写:“看,张雪穿针真绝,她用舌头舔了线头,再把线头捻尖,对准针孔一下就穿进去了。她熟练地在线的尾部打好结,左手将扣子摁在布上,左手拿针对准扣眼使劲扎下去。“哎哟”,不好,张雪的手被扎了。她用嘴吮了被扎的手指,又埋头耐心地钉着。”李俊这样写道:“你看学习拔尖的李为,手直发抖,双眼凝视针孔,可针线像故意与他作对,怎么也进不去。“不要急,要稳住”,我默默地为他鼓励。可直到最后,李为连针也没穿上。看看别人的成果,又看看自己,李为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
以上这些生动有趣的学生习作,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正是由于指导观察到位,学生作文方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实践使我体会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多读、多说、勤写
1、多读——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科。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例如,有学生在写《参观广州海洋馆》的游记习作中,能灵活地运用学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到写作中,当写自己在参观过程中见到海洋馆、水族馆里的鱼数量多、外貌美丽,他是巧妙地把《富饶的西群岛》第三自然段经过修饰插上去“水族馆里的鱼儿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朵红孆,美极了!有的周身插着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还有的,你见也没见过,吃也没吃过。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你看了再想看。不信,你自己来海洋馆游一次吧”。正因为这位同学在读书中积累了材料,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
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书。教师应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本,如同年级的《同步作文》、体现儿童特点的《中国少年报》、《少先队员》等。让他们从中积累写作材料。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练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学生正是在群书中博读,以“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生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