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初步了解我国主要丘陵的位置。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大平原的位置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的三大平原比较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讲完“三大平原”,后面半个课时讲完“主要丘陵”。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及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 我国东部属于地势的第三阶梯。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肯定)
[板书]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讲授新课)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了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带。这个平原带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部分。
[板书] 一、三大平原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文图3·17,说出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是什么山脉,南临什么海,包括哪些省区,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由2—3个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指图讲述] 东北平原上,辽河向南流,松花江向北流,可见平原中部存在着一条隆起的分水岭高地。
[阅读] 学生阅读“东北平原”一段课文。
[提问] 请一位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面积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低地积水成沼泽”等特征。)
[板书]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和课文中的图3·18,说出华北平原北面、南面、西面、东面分别是什么山、河、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提问] 华北平原为什么又称“黄淮海平原”呢?(学生回答)
[讲述]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南夺淮河河道,从江苏省北部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今天,在黄河入海处,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泥沙仍在不断地将黄河三角洲向海上推进,平均每年推进2.5千米。
[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出华北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海拔比东北平原低,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等)
[板书]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地势平坦
[提问] 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3·20,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______,东至______,主要由______的泥沙冲积而成。与东北平原相比,它不够______,与华北平原相比,它不成______。(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提问] 阅读课文,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征。(学生回答,教师除点清“地势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外,还要向学生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板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展示表格] 挂出绘有“三大平原比较表”的小黑板。
[填表] 请三位同学分别填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关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表中三大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主要河流”、“主要特点”。
[讲述] 我国除三大平原外,还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但我国平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承转] 我国的丘陵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板书] 二、主要丘陵
[读图] 阅读中国地形图、看看我国东部由北向南有哪些主要的丘陵。
[指图讲述] 我国丘陵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而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东南丘陵则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和两广丘陵(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板书]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讲述] 我国东部丘陵大多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现在大多已被人们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但在广大的丘陵地区,也有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低丘之上,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提问] 请介绍你所知道的东部丘陵区中的旅游名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板书]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古诗欣赏] 首先让学生朗诵课文中形容泰山和庐山的著名古诗。然后教师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摘自杜甫的《望岳》。因杜甫未登泰山,故题为《望岳》。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沤歌了泰山的伟大气势。课文所摘诗句的意思是: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看一看众山在相形之下如何渺小。形容庐山的古诗是苏东坡所作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峰峦重叠、变化多姿的景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因为身在山中,只能看到眼前局部的山景,而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人们常以此来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朗诵一遍古诗。
[总结] 通过以上几节的学习,大家更加具体地认识了祖国大地上的壮丽山)川。在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中,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黄土高原,有地势低平、宜于耕作的三大平原,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的广大山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中华大地妆扮得多姿多彩。今后,我们将把祖国江山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
2.在填充图册上做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一、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肥沃
2.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3.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二、主要丘陵
1.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著名风景旅游区——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
第四节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www.ct131.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