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教学教案 -> 地理教案 -> 初一地理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一地理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 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为了避免单纯的灌输,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切忌 教师不要直接给结论。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学习,应该适当地补充气象观测的内容,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观气象园中的百叶箱,实际读一读温度计,或利用投影等多媒体使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安放的位置、观测时间的设定)、数值的采集与处理等有所了解,并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一个时期内的平均温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但是不要只告诉结论。
    关于“气温的变化”的教法建议
      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
      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
      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学习区域 地理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 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法建议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天气”的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或多种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读天气形势图、听天气预报,考虑天气预报中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什么?状况如何? 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订正。并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真正从 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各项内容的含义。
    关于“气候”内容较为抽象,在授课时 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列举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北京“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它与每一天的天气什么关系?”(是由多年的天气特征综合出来的)
      3、气候特征是否像天气一样经常会变呢?(不会,气候是定性的描述,比较稳定)
      4、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填表,以增加学生的印象。
      5、为了及时巩固,应给出一些天气与气候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判断,以彻底区分这两个概念。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观测过程

      动画:大气的受热过程

      投影片:(1)气温观测数据;(2)日(周、月、年)均温的计算公式;(3)日气温曲线图;(4)三带气温曲线图;(5)等温线的画法;(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天气与气候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气温、降水)

    (讲解)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内容。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 板书)一、气温的测定

    (天气观测的录像)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

    (投影片1、2)一组观测数据,怎样计算出日均温?(生思考回答)。出示计算公式,验证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

    (提问)如何利用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

    (投影片4)课本P40图4.6,三地气温曲线图

    (学生讨论)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三个温度带的气温变化特征是什么?在语言叙述上有什么规律?

    (说明:因为温带的范围较广,所以接近热带或寒带地区的语言叙述冷热的程度有所不同)

    (承转)前面所学是气温的时间变化,而对于全球来说,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也是不同的。

    ( 板书)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投影片5)图中各点表示年平均温度,请在这张图上画出13℃、15℃温度曲线(用平滑曲线连接气温值相等的点)

    (投影片6)此图表是世界不同地区多年的平均温度,图中气温相等的点连接的线就是等温线。我们借助等温线来研究气温的空间分布。

    ( 教师指导读图方法)分析等温线图,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 逐步分析的方法。请大家讨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形成此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