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流程:
独学,完成“自主学习”(8分钟)
对学(互检,互帮4分钟)
独学“基础过关”(8分钟)
展示,(组内小展示4分钟)
展示反馈“能力提高”(15分钟)
 
小结
教师反思: 课    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反馈+展示)
学习目标:1、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反思:
 一、 自主学习
1、完成下面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关系 物像同侧或异侧 应用
 实或虚 放大或缩小 倒或正   
u>2f      
U=2f      
2f>u>f      
u=f 不  能  成 像 
u<f    
 
二、   基础过关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                                    。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一滴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
A.等大的实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 cm处(如图b,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三、 能力提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3、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4、.在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
  
课堂流程:
独学,完成“自主学习”(8分钟)
 
对学(互检,互帮4分钟)
 
展示反馈“能力提高”(20分钟)
 
小结(8分钟)
教师反思: 课    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反馈+展示)
学习目标:1、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反思:
 二、 自主学习
1、总结归纳
 
当u>2f时,成     、     的    像,此时,像距      。应用举例:         。
2、 
当f<u<2f时,成     、     的    像,此时,像距      。应用举例:         。
3、 
当u<f时,成     、     的    像。应用举例:         。
当u=2f、u=f时的成像情况又是如何,你能通过作图说明吗?
当u=2f时,成     、     的    像。应用举例:         。
当u=f是,成像情况                 
三、 能力提高
1、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2、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3、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4、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20 cm            C.11 cm          D.以上都不对
5、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东同学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a                                   ,             
b                                        。   在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
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①          ;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