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365bet官方 -> 实习报告 -> 工作报告 -> 统计报告 -> 范文内容

长沙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范文作者:佚名    范文来源:不详    范文栏目:统计报告    收藏本页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平稳、活力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协调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整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平稳增长势头。初步核算,长沙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全国快4.1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7个百分点。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2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4.66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84.41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2.75亿元,增长15.3%。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4、6.7、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45.3%、51.8%。三次产业的比例为6.9:43.3:49.8,与上年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0.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4.1%、15.0%、14.8%和14.8%,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势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7853元,比上年增加3885元,增长13.3%。
  
  在全省引领地位更加突出,率先发展的优势加速扩大。长沙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3.9%,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与其他市州相比较,长沙14.8%的GDP增速遥遥领先。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价格涨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2,价格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价格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7.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5%)六大类;下降的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3.1%)两大类。城市居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1,价格增幅提升0.7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6.4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3.1%。房屋销售价格上升5.8%。土地出让价格上升21.4%。房屋租赁价格上升3.3%。物业管理价格持平。
  
  劳动就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362.80万人,比上年增加3.8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128.6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省、市8件实事47项具体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8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06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以超过14.5%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活力充沛;其二是经济效益质量显著提高;其三是在全省的引领地位持续提升;其四是规模工业发展提速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其五是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加速升级难度较大;工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力度有待加强;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然较弱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3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总产值103.89亿元,增长7.2%;林业总产值7.69亿元,增长1.4%;牧业总产值80.32亿元,增长4.3%;渔业总产值8.16亿元,增长9.0%。
  
  主要农产品再获好收成。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68.93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稻谷产量244.68万吨,增长2.5%;油料3.30万吨,增长7.0%;棉花0.1万吨,增长26.5%;糖料1.05万吨,增长57.3%;烟叶1.96万吨,减少9.2%;茶叶1.74万吨,增长17.7%;水果26.26万吨,增长23.0%;蔬菜368.20万吨,增长4.0%。全年全市出栏肉猪807.05万头,增长0.7%;肉类总产量67.08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5.06万吨,增长4.6%;水产品产量10.88万吨,增长4.4%;牛奶产量0.65万吨,下降45.1%。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40.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86万公顷,增长1.2%,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7.6%;蔬菜种植面积为11.98万公顷,增长1.6%;油料种植面积为1.84万公顷,增长6.0%;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36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完成首批41个建制镇和210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塘坝扩容增蓄3000处,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2千公顷。新建农村沼气池1.15万口。通村公路建设完成1379.20公里。新建6处集中供水工程设施,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3万人。全市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率大大提高,达到87.4%,改扩建22所农村乡镇卫生院。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提速为整体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6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8.16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92.79亿元,增长17.7%。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速比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组,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3.42亿元,增长19.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5.42亿元,增长28.4%。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8.48亿元,增长6.6%;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4亿元,增长28.5%;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19.7%;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48亿元,增长3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23亿元,增长1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43.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10亿元,增长35.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1.00亿元,增长8.9%。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44亿元,增长16.1%。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卷烟641.91亿支,比上年增长1.7%;服装2362.62万件,增长47.8%;化学农药原药9670.00吨,增长12.7%;涂料(油漆)6.45万吨,增长30.5%;合成洗涤剂13.37万吨,增长42.1%;水泥814.42万吨,增长56.8%;铝材12.41万吨,增长38.0%;起重设备14163吨,增长321.8%;混凝土机械4444台,增长29.6%;汽车7.17万台,增长17.5%;家用电冰箱36.61万台,下降34.1%;彩色显象管730.47万只,增长5.7%。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6.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87%;完成新产品产值182.08亿元,增长21.77%,新产品产值率达14.47%;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474.25亿元,增长28.65%,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6%。
  
  企业效益水平继续提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7.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28.54亿元,增长25.2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3.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8.25%,比上年提高22.80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7313元/人,增长21.88%;总资产贡献率为20.41%,提高2.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69%,提高0.3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7次,提高0.19次;资产负债率为52.92%,提高0.3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73%,提高0.97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3.32%,下降3.65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50504个,从业人员45.96万人,其中企业6860个,从业人员22.73万人;工业个体户43644户,从业人员23.23万人。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2581万平方米,增长6%;房屋建筑竣工率为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跨上千亿新台阶。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72.77亿元,增长21.7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03.86亿元,增长18.53%,所占比重为31.24%;更新改造投资156.53亿元,增长26.37%,所占比重为16.1%。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41.69万平方米,增长3.83%,住宅销售额为168.67亿元,增长21.2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18.54亿元,增长13.3%。
  
  宏观调控效应显现,房地产开发产销增速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幅度较大,达27.5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741.69万平方米,增长3.83%,增幅回落10.30个百分点。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看。在全市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8.27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8.83亿元,增长21.2%。
  
  非国有单位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79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3.2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8.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0%,所占比重为81.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2%。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29.98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86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7.77亿元,增长12.2%。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6.9%;家具类零售额增长63.7%;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4.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7.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0.5%。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153.9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45%。旅客周转量107.36亿人公里,增长8.50%,其中铁路38.07亿人公里,增长6.49%;公路50.63亿人公里,增长9.19%;水运0.047亿人公里,下降61.43%;民航18.61亿人公里,增长11.43%。货物周转量109.50亿吨公里,增长9.10%,其中铁路46.95亿吨公里,增长3.32%;公路48.05亿吨公里,增长7.44%;水运14.26亿吨公里,增长43.15%;民航0.25亿吨公里,增长0.37%。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提速。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6%,其中电信完成业务总量52.22亿元,增长16.90%。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9.04万门,增长5.6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54.21万户,增长16.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7.92万户,增长19.27%。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0.3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9.9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5.1户/百人和8.9户/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继续增长,年末用户达88.29万户,增长23.12%。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加。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29.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19.30亿美元,增长21.0%,进口总额10.00亿美元,下降8.1%。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3.42亿美元,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4.04亿美元,增长39.4%;进口总额9.38亿美元,下降6.0%。在全市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5.5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4.4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8.7%和23.0%;在全市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6.8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2.72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68.7%和27.2%。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206个,比上年增加56个;合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增长12.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03亿美元,增长33.3%。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472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为203.10亿元,增长15.2%。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6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增长13.1%;接待入境旅游者40.63万人次,增长59.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08亿美元,增长52.5%;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222.6亿元,增长16.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643.60亿元,比上年增长8.0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545.70亿元,增长8.05%;货币回笼97.90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2756.80亿元,比年初增加433.3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93.04亿元,比年初增加138.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82.50亿元,比年初增加426.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54.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45亿元,中长期贷款1495.71亿元,比年初增加275.60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财产险收入9.78亿元,增长14.3%;寿险收入21.20亿元,增长21.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54亿元,增长24.5%。赔付费9.69亿元,增长24.9%,其中财产险赔付6.18亿元,增长19.2%;寿险赔付2.18亿元,增长45.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33亿元,增长24.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2个。全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38项,远大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联重科被纳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长沙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迈入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行列。专利申请0.47万件,比上年增长18.12%;授权专利0.31万件,增长102.07%;签订技术合同2200项,成交金额24.58亿元,增长45.10%。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5所;普通高中96所;初中学校226所;普通小学1217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41.81万人,比上年增长6.02%;在读研究生3.32万人,增长17.2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80万人,增长2.67%;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91万人,下降20.85%;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6.61万人,增长8.10%;幼儿园在园幼儿8.92万人,下降0.3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秋季免杂费入学达28.95万人,农村学校饮水改造209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行“一费制”全免的人数达20.70万人次,做到了应免尽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4个,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6.59万卷(件),比上年增长9.33%。广播电视事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0%,提高0.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51.80万户。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57个,比上年增加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2个,减少8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与上年持平;妇幼保健机构11个,与上年持平。卫生技术人员3.12万人,增加0.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7万人,增加0.06万人;注册护士1.05万人,增加0.0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2.88万张,增加0.1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72万张,增加0.17万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3.7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60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4次。年末拥有体育运动学校80个,公共体育场馆319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为260人,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为50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5181.48公顷,比上年增加462.18公顷,增长9.8%,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1589.86公顷,增加209.26公顷,增长15.2%。建成区绿地率达33.87%。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9.27%,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6个,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3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26个,烟尘控制区面积206.8平方公里。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46.0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地表水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年末常住总人口646.5万人,比上年增长1.13%。户籍总人口631.00万人,增长1.62%。人口出生率为11.13‰,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4.20‰。城市化率为56.50%。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元,比上年增加1490元,增长12.0%,剔除物价因素,城市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8%。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8915元,增长10.9%;经营净收入1151元,增长3.8%;转移性收入3557元,增长18.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80元,增加1020元,增长10.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3512元,增长11.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下降0.8个百分点。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增长7.8%;衣着消费增长8.9%;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9.1%;医疗保健消费增长10.0%;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15.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6.5%;居住消费增长27.9%;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7.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3辆,家用电脑56.5台,使用互联网42.0条,分别比上年增加2.0辆、8.0台和10.8条。人均居住面积28.29平方米,增加0.61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8元,增加703元,增长14.85%,增幅提升1.5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653元,增长15.18%,其中工资性收入2657元,增长27.62%。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74元,增长9.79%,在消费分类中增长最快的是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9.91%和24.1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0%,下降2.6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95辆,家用电脑8.40台,移动电话机161台,分别比上年增加0.95辆、0.40台和50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00平方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城市居民增长速度,领先幅度为2.85个百分点,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继续扩大,2006年由上年的7699元扩大为8486元。
  
  社会福利、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15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0.61万人。改扩建敬老院28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户1500人。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50.09万平房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1.36万平方米。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248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84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2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421.44万元,比上年增长42.63%。全市财政完成预算安排“低保”资金8769万元。全年全市参加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下同)失业保险人数达56.7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0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69.61万人,增长6.54%,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91.03万人,增长11.55%。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0.12万人(城镇加农村)。全市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8294人,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困难扶助金发放1164人,全市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150635人,放弃再生育奖励费发放1030户,发放到位率均为100%。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ct1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365bet官方 版权所有